得到清北的垂青,是多少人的梦想,但是李泰伯却并不满足,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想。于是,李泰伯就毅然地拒绝了来自清北的橄榄枝,而是向国外的11所名校递上了自己的留学申请。
看到李泰伯拒绝清北,无论了不了解李泰伯的人,都可能会觉得他肯定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所以投出的留学申请肯定会被某个或某几个国外名牌大学所接纳。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李泰伯的11份申请全部落空,竟然没有任何一家的国外大学愿意接纳李泰伯。
当这样的结果出现之后,社会上瞬间就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嘲讽,很多人都等着看李泰伯的笑话,认为他有点自不量力。
而一些媒体也认为,你挑拨是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儿”,空有看似理想的成绩,但是却没有相应的个人能力,所以这个所谓的高材生,在国外才会那么的不受欢迎。
但是,李泰伯真的没有个人能力吗?真的就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吗?并不是。
由于没有任何一所国外学校接纳李泰伯,于是李泰伯自己就参加高考,准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一所自己喜欢的国内大学。而李泰伯高考考出了703分的高分,荣获北京市理科状元的宝座。
之后,李泰伯就开始了自己的大学之路。
李泰伯的第一志愿填写的是清华大学的电子系,因为他一直对于计算机、机械、电子零件等感兴趣,因为这些东西在合理的“拼凑”之下,将会创造出很多的现代奇迹。
在很多人看来,李泰伯考上了清华这所国内数一数二的名校,自然应当安安稳稳地上学。
但是,李泰伯却并不这么想,他觉得一所学校并不能够满足自己对于知识的求索,因为每所学校的教学方式、内容等,都是不同的,李泰伯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于是,他最终决定,在清华委培一年之后,将会到香港大学继续读书。
不得不说,在这个名校挑人的时代,李泰伯却实现了人挑名校的事实,这一点恐怕连那些各省的学神学霸们都想不到。
有些人可能认为,李泰伯的这种决定,多少有点对名校不太重视,会不会再次遭到闭门羹?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香港大学对于李泰伯的决定非常欢迎,并且还愿意给李泰伯提供高达64万港币的经济支持。
很明显,名校的看法是和普通人不同的,他们认为人才就应该择校,就应该去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地方学习,就应该研学于不同的大学之间,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而李泰伯的出国研学之心,并没有因为之前被11所大学拒绝而湮灭。
就当李泰伯在清华、港大分别就读一年之后,他便再次向国外的大学投出了自己的简历,希望国外的大学能够接受自己的求学。
不过,被投简历的哈佛大学,却并没有给予李泰伯积极的回应,也就是说,这次李泰伯又被拒绝了。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次麻省理工却给李泰伯抛出了橄榄枝。
于是,李泰伯就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港大大二结束之后就来到了麻省理工就读。
这次,他选择的是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双专业,也就是毕业之后可以拿两个学位。同时,他还是本硕连读,也就是说,他读完之后便是硕士。
终于被国外的名校录取,人们觉得李泰伯应该消停了吧?毕竟这个大学生活已经横跨三个名牌大学了,也应该知足了。
但是,李泰伯又一次地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在大三时,因为成绩非常好,获得了交换生资格,便起身前往剑桥大学学习。
这样的操作,让很多国内的人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得不赞叹李泰伯的大学生活是真的灿烂。
在剑桥大学学习一年之后,李泰伯便又回到了麻省理工,继续攻读自己的硕士。
硕士毕业之后,李泰伯马上就得到了国际顶尖计算机公司的入职邀请,要知道,这样的工作是很多人做梦都想要的。
但是对于李泰伯来说,似乎这样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菜”,因为他这时候又对医学与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李泰伯又将当初的行为重新来了一遍,即给国际上多个名校发出了留学申请。而这次不同的是,所有的名校全部都愿意接纳李泰伯,包括每次都拒绝李泰伯的哈佛。
你不拒绝我,那么我拒绝你。李泰伯这次并没有选择哈佛,而是选择了霍普金斯医学院,这所学校的医学专业可是全美第一的。
当然,你以为李泰伯去了之后,就只学医吗?并不是,他同时双修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
要知道,这可是读博士,并且读的还是和自己以前专业丝毫不沾边儿的医学和哲学,但是他就是这么自信地读了,还同时读,可见他对于学习是真的热爱,也愿意付出。
为什么他这么做?正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学习计划:先学计算机,再学医学,这样可以将计算机应用与医学相结合,从而让自己的医学工作得到改革。
原来,他并不是“乱学”,而是早早就规划好了自己要学习的对象。至于读哲学,其实他是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而现在,当媒体再次提及当年被11家学校拒绝这件事时,李泰伯表示:庆幸当年被拒,让我更加坚定。
结语
李泰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件事:学习是要学自己想学的,而不是学校教什么我就学什么。
这样才能够学以致用,才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学术成就,才能够更加切实地应用在实际当中。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