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 > 教育资讯

“我与港科大(广州)是一场双向奔赴”

校方供图

信息时报记者

邹甜摄

校方供图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邹甜

昨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校方以“融合·开创·向未来”为主题举办开学典礼。校长倪明选表示,在港科大深厚的传统学科基础上,港科大(广州)采用全新的、学科融合的学术架构,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学校采用“枢纽”和“学域”的学术架构,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他直言,“港科大(广州)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港科大,而是要做一些过去做不到的事情。”

据了解,学校目前有545名新生、456名教职员工。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的张雨嘉、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的陈正平接受采访,畅谈对学校的印象。

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2022级博士张雨嘉

“要读就读最好的”

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雨嘉在开学典礼上以学生代表身份上台发言,“我与港科大(广州)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结果”,她动情地说。

2000年出生,今年22岁的张雨嘉开启了博士生的求学之旅,在接受采访时,张雨嘉表示,港科大(广州)跨学域办学的创举同样是新鲜的尝试,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选择。

“小时候我就读的小学只需要上四年,当时学校改革的目的是想试验一下小学到底要上多少年,我们小学挺神奇的。”张雨嘉来自安徽合肥,采访中她与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成长历程,高中毕业后赴海外求学,获得数学和经济双学位,研究生读经济系。张雨嘉目前研究方向是社会人口迁徙,她希望在该课题上有所突破,“本科时选择的专业是数学,因为本科学校的数学系很强,要读就读最好的,现在选择港科大(广州)也一样。在融合学域这块,港科大(广州)是全球第一所,当时导师们也非常推荐,认为办学理念很新颖,符合我的预期。”张雨嘉表示,自己是研究社会人口迁徙方向,“研究这个方向就要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否则做研究是不客观的。”

不仅是教学理念,粤港澳大湾区同样是她选择港科大(广州)的重要原因,“南沙的地理优势绝对得天独厚,特别是我们研究社会人口这一块,可能更多想看这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或者说一些软融合相关的话题和问题,肯定是希望我们的所学,不仅能够影响经济生产,更能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需求等。”

如今,张雨嘉已适应了新的校园生活,“我们宿舍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我来自安徽,宿舍里还有来自河北、江西和上海等地的同学。这边的生活也很便利,除了有食堂,还有一些校外商家入驻。”她表示,十分期待现在的校园生活。

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2022级博士陈正平

“希望以所学回馈社会”

“我本科是由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学的是环境学,硕士在香港科技大学学化学。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很好地融合了我以前学的两个专业,所以我选择了港科大(广州)。”来自北京的陈正平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希望将来以所学知识回馈社会。

在博士所选学科方面,陈正平介绍称,自己选择的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组目前只有三位学生,“我的导师希望招一个学化学背景的学生,所以选择了我。我们组另外两个同学分别是学生物、农业相关。我们三个人会结合自己的基础背景去不同的领域做研究。”

陈正平希望,未来将所学知识回馈社会,“我学的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和生态问题息息相关,如洪水、气候异常、全球变暖等都在研究范围内。比如我们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一些异常天气,可以给政策制定、群众生活提出相应建议。另外,也对我们了解地球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撑。”

在香港和广州生活了不到两年的陈正平表示,自己已基本学会粤语,现场还用粤语表达。“欢迎大家来到港科大(广州),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走得更远。”他表示自己对南粤文化十分感兴趣,现在也适应了南方的饮食与天气。

陈正平认为,大湾区在过去两年的变化可谓“肉眼可见”,“我看到更多人希望到这边寻找机会,比如之前在港科大的同学,都非常愿意来这边发展和创业。”

“本科时选择的专业是数学,因为本科学校的数学系很强,要读就读最好的,现在选择港科大(广州)也一样。”

——张雨嘉

“我看到更多人希望到这边寻找机会,比如之前在港科大的同学,都非常愿意来这边发展和创业。”

——陈正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