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段视频冲上了热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3级的新生报到处,一位70后的中年男子格外惹人注目。
“叔叔,请问新生在哪里?”“我就是新生。”
这位70后新生叫魏克久,他以身作则,用“考研”的实际行动,激励女儿备战高考,最终父女俩双双上岸!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鸡娃不如鸡自己?”
01.父爱无言,一起“战斗”!
之前,江苏泰州一位父亲为了激励孩子考研的斗志,决定报考在职研究生,最后父女俩一起上岸,女儿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而父亲上岸扬州大学。
他叫冒晓彤,从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促使他考研的原因也很简单:陪女儿。
2021年的夏天,他的女儿秋季要升大三了,想着进一步提升学历,决定考研。
考研的方向和目标院校都定了下来,可父母就是不见她有着实际行动。
这可急坏了小冒同学的老父亲,冒晓彤对记者说道:“为了激励她早点加入考研的战斗中,我也决定陪着她一起去参加研究生考试。”
老冒同学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每天严格执行要学的内容。
然而,考研对于上班族来说,困难重重。
在记忆力这块,中年人明显不能和年轻人相比,他深感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同时身边还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老都老了考研,还有啥意义。”
……
但老冒觉得这些都不算事儿,因为他有小棉袄一路相随。
没有时间,他就挤时间学习,他在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路上,车里播放着考研政治,每周复盘总结,遇到不会的问题去请教女儿,或者查阅资料……最终他们父女双双上岸,400多个日夜的考研陪伴,这是父爱的深沉。
02.不卷孩子卷爹妈
以前,我们最常听到古人如何“花式训子”的故事,像孟母三迁、《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等等。
现在时代变了,高学历的父母,对子女成绩的期待更高了,为了鸡娃,不得已鸡起了自己!
如今,很多城市的公办高中录取率大约有50%,这些正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时段的父母,在下了班之后,依旧选择拿起书本,充实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换一个阶层生活。
有一位居住在深圳的刘女士,本科毕业于一所211,其丈夫是985的硕士,她表示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或者去一所三本院校。
为了陪伴女儿中考,43岁的刘女士从一家知名的外企离职了。
当看到女儿惨不忍睹的成绩,还有公办高中约44.5%录取率时,刘女士开始轻声安慰女儿,要努力认真。
原本她以为只需要陪伴就好,直到一个深夜,她发现女儿还在伏案刷题。
刘女士觉得很疑惑,询问:“怎么还不睡觉。”
女儿的回答更是让她夜不能寐:“妈妈,万一我要是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她安慰女儿,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为此她想了很多方案:艺考,出国留学,去学一门技术……
方案虽多,可都不能让她满意,艺考看似捷径,实际就业堪忧;出国?她还那么小,就要去人生地不熟的海外生活,实在不放心。
最终,她放弃了这些方案,选择卷一把自己,她申请了香港的硕士,期望改变自己,为女儿换一个相对舒适的圈子。
这样女儿就可以参加“香港高考”,压力相对要小一些。
这也是中年父母赴港读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
比如河南的妈妈李灿,担忧孩子的高考,举家迁至香港;杭州的周颜女士为了能够考上香港的硕士,不惜将孩子交给了杭州的家人来带。
他们希望激励自己,给孩子的将来提供更多的选择。
03.为啥鸡娃不如鸡自己
之前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讲述的是在北京的三个家庭在高考前,都陷入了无比焦灼的备战状态。
他们都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反复挣扎,寻求出路,最后都走出了困境。
电视剧中的三个家庭有着不同的“鸡娃”的方式,但有的娃经得起,有的娃就不行。
剧中的乔英子,原本品学兼优,由于妈妈的“鸡娃”方式太过,她逐渐害怕失败,久而久之,她的心理就出现了问题。
高考的重压下,妈妈的严厉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鸡娃”还是要慎重,在关注孩子成绩时,也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另一个家庭有两个高考娃,学霸+学渣+虎妈的组合,注定了这个家一天到晚的鸡飞狗跳,还好有一个和稀泥的老公,这个家才得以安然度过高考这场战斗。
就连北大的丁教授也拍视频吐槽自己的学渣女儿:“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学渣。”
后来,他终于从最开始的焦虑睡不着觉,到最后坦然接受。
所以,鸡娃真的不如鸡自己,对于如今的社会来说,高分并不代表高能,有时候父母的眼界和见识更容易帮助孩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