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距离新疆且末有多远?经过河北省,穿过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越过河西走廊,一路向西……
2000年有这样一群来自河北保定师专毕业的年轻人,以侯朝如老师为代表,辗转奔波5000公里,跨越大半个中国,坐了5天4夜的火车,经转汽车,来到新疆且末县。
他们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二十二年,用爱谱写着“红柳”赞歌,用心灌溉着沙漠中的“小红柳”。
只因一句“我们很需要老师”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一个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的小城,气候恶劣,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尘土漫漫,黄沙成丘。
一年两百多天的沙尘天气,甚至在沙尘严重时还会导致学校停课,不稳定且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了且末县缺老师的重要原因。
而第一批从保定来且末的15位河北师专毕业的年轻人,只因一句,我们那很需要老师,毅然选择了大西北。
王建超,15位年轻教师之一,回忆起当初选择来且末的原因:“临近毕业时对西北还不太了解,大学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西部的油菜花特别漂亮,想亲眼去看看,学生时期的自己除了保定市,连石家庄都没有去过,正巧利用西部支教的机会去祖国的大美河山走走。”
她勇敢地做出了去西北支教的决定,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从保定坐火车出发的那一天,让她印象无比深刻,第一次远走他乡,却没看到家里人来给自己送行,心中涌现无尽的孤独与落寞,与家人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
看到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送行,眼泪打湿了她的脸颊。
无论儿女走多远,都走不出父母的心。在泪眼模糊的视野中,她惊喜地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匆匆赶来送行,嘴里的埋怨倏然变成了叮嘱。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父母到最后都会选择义无反顾地支持,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李桂枝老师回忆起:“去往且末的旅程中,跨过河西走廊后,进入荒芜的大地,直到快接近且末县的时候,路的两边终于有了绿色,我的心情一下子也变得开朗起来,我们开始唱军歌,很热情,很喜悦,看到了野骆驼,看到了高低起伏的沙丘,特别兴奋。
但是一走好几个小时,不变的都是这种景色,一走四五天,大家都已经不再觉得新鲜了,满眼的荒凉,大家开始沉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火车在快速地前进,但自己的内心依旧迷茫。
不像旅游一样来几天,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能以后要在这里长期生活,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
当大家一起到达且末县的时候,整条松软的土路都是湿的,既惊喜又激动,我们享受到了且末群众净水泼街欢迎贵宾的最高待遇,心里面特别温暖。”
不悔自己的选择,此心安处是吾家
当一群满怀壮志的年轻人到达且末的第二天,沙尘暴就来了。
他们的宿舍被安排在一个房子里,门缝特别大,在门上贴了报纸,还是不管用,沙子全部随着强风灌进屋里,宿舍到处飘散着呛人的沙土,得用湿毛巾捂着嘴巴睡觉。
沙尘暴把白天变成了黑夜,教室里需要开灯才能上课。教室、楼道等室内空间都有土味,睁不开眼,张不开嘴。
“且末每刮一场沙尘暴,刮走的不只有沙子,还有这里的年轻人。希望你们留下来做真正的且末人,为了孩子,更是为了且末的未来。”这是15位年轻教师刚到且末县时,校领导充满诙谐又显得无奈的话。
大风一场接一场,侯朝如老师回忆起:真正让她做出留下来的决定是一位年轻老师的离开。
学生们噙着泪水向老师告别,当时班长哭着问侯朝如:“侯老师,你下次是不是也要走?”看着哭成一片的孩子,侯朝如的心中升腾起了一股力量,让她说出了令自己自豪一生的话:“老师不会走!我会一直在,好好地教你们。”
侯老师回忆说:“既然是自己做的选择就不后悔,此心安处是吾家。”她在且末安家,结婚生子,用温暖坚守着孩子。
▲2000年刚到且末县的侯朝如老师
侯老师的丈夫是同一批保定来且末的庞胜利老师,他回忆道:在刚来且末的那几年,有很多同学给自己打电话,说老家哪个县或者保定哪个县招老师,你们那边条件不好就快回来吧。
自己也曾犹豫过,但是当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上时,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每天一起成长。
尤其是刚开始教的那两届学生,让庞老师印象非常深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也特别深厚,最后坚定下来了,就在这个地方工作,把学生培养好,也会让自己自豪,为培养新疆未来的接班人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留在且末,让更多孩子走出沙漠
河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李桂枝,毕业后放弃了多家重点中学的邀请,2000年从河北来到这片沙漠支教,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她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们也没有让她失望,第一学期,班级的语文成绩从平均50多分提高到80分。
在李桂枝老师的课堂上,她曾经问过孩子们:“在沙漠的那一边是什么?”有同学回答:“沙漠的那一边应该还是沙漠。”
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如果不走出去,怎么知道沙漠的外面是什么……
除了教书育人,老师们还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
有着语言天赋的学生依利米努尔,曾经在李桂枝、侯朝如等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在语文课上朗读课文,加入校广播站,从播音员开始,在点滴积累中,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梦想。
如今的依利米努尔成为了在大城市追梦的小城姑娘,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中,她温情地诉说打动了评委康辉的心:“当我们看到舞台上这么一个阳光、明媚、健康、美丽的姑娘时,我们更能够深深地明白那些老师们带来的这种教育和爱的力量有多么伟大!”
一提到老师,我们会想起教书育人,但是真正的好老师,不仅仅只是让你学会课本上的枯燥文字,更多的是让你探索生活的意义。
从2000年到2022年,近22年间,继保定好几批来且末县支教的老师之后,来自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年轻老师先后来到这里,不少且末本地毕业生也回到这里继承教书育人的使命。
他们像昆仑山一样庄严且神圣,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为了让孩子从荒凉的沙漠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未来可期,老师们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留在了沙漠边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棵小红柳难以在风沙中独立成长,这么多老师就像是相互依存的一片红柳林,抚育着下一代小苗,看着他们一天天地长大……
而长大后的小红柳也深刻地印实了那句话:我们努力学习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小红柳跨越沙漠,汲取养分,山的那边是什么,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