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还原的清代习艺所场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摄)
市博物馆展出的新疆财政专修学校的毕业证,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签发人“周彬”(毛泽民化名)。(全媒体记者王畅彤摄)
市博物馆展出的省立迪化女子中学毕业照。(全媒体记者王畅彤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从《论语》传入新疆的文献典籍到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前身的博达书院,从省立一中(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前身)校长俞秀松到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教师节之际,请随记者一起走进乌鲁木齐市博物馆,通过一件件史料和展品,回溯乌鲁木齐教育历史的片段。
西汉时期儒家经典已传入新疆
“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抄本”是唐代时期的卷轴,收藏于吐鲁番博物馆。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卜天寿写本〈论语-郑玄注〉》的资料图片。
讲解员赵季荣介绍,这是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363号墓出土的卜天寿的《论语-郑玄注》手抄本。据考证,此卷抄写于盛唐中宗时代。抄写人卜天寿,家住西州高昌县(今吐鲁番高昌古城一带)。当时他12岁,正在私塾上学。从中可以证明,当时《论语》已经在新疆广为流传。
在市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尚书》《礼记》《春秋左传》《论语》等儒家文献的影子。讲解员赵季荣说,1934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发现于罗布泊土垠遗址的《论语》简,是西汉时期遗物,它反映了西汉西域都护府设立后,儒家文化典籍也很快传入新疆地区。
纪晓岚曾在乌鲁木齐讲学授课
在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中,展出了一组关于博达书院的资料文献。提起博达书院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但如果提起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讲解员赵季荣介绍,1769年,乌鲁木齐办事大臣温福奏准设立学校,形成了府、州、县学与义学不同层次的儒学教育。桐华书院、虎峰书院等具有文学性质的乡塾书院相继开办。据考证,清代文学家纪昀(纪晓岚)在新疆期间,就曾在部分书院讲学。“芹香新染子衿青,处处多开问字亭。玉帐人闲金柝静,衙官部曲亦横经。”就是纪晓岚描写授课讲学场景的诗句。
1891年,新疆巡抚魏光焘创设博达书院。书院供生员读书、儒林讲学,培养秀才应举登科,并编选和校订义学教材。1910年,博达书院改名为新疆省立中学堂(即今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此外,1906年,清政府在南北疆各设立习艺所一处,北疆习艺所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分攻金、攻木、制革、治绳、缝纫、毡毯等技艺教习。随着全疆工艺有所起色,乌鲁木齐习艺所升格为“工艺局”,为各族群众教授相关技艺。
在市博物馆内,就可以看到一处还原习艺所的场景,学员正向老师行拱手礼,从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尊师氛围。
毛泽民等人都曾在新疆从事教育工作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乌鲁木齐迎来了毛泽民、陈潭秋、俞秀松、林基路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5月10日,毛泽民创建了新疆财政专修学校,并兼任校长。他亲自给学员授课,授课时,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他还从财政厅和新疆学院请来专业教师为学员授课。市博物馆内就展出有一张新疆财政专修学校的毕业证,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签发人便是“周彬”(毛泽民化名)。
此外,在《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中,还可以找到俞秀松担任新疆学院院长兼省立一中校长,朱旦华担任省立迪化女子中学教导主任,林基路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等历史史实。
1938年,从延安来的林基路、李云扬、朱旦华等27名共产党员,先后担任新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教学工作。
其中,朱旦华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今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任教导主任。女子中学是新疆当时唯一的一所女校。朱旦华忘我工作,把学校当作传播革命思想、培养进步青年、壮大革命力量、支援抗日前线的重要基地,带领女中师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林基路到新疆工作后,先后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专区教育局局长、库车县县长等职。在新疆学院,林基路参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方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倡导新的工作作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带领学生广泛开展爱国抗日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明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动员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在林基路等的培养教育下,许多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