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录取中,家长们都听说过一个词——征集志愿。
所谓“征集志愿”就是在某一批次,可以是一本批次、二本批次、专科批次等等,这一批次所有考生所填的志愿按规则录取结束之后,由省招考院统一向考生公布该批次未录满院校的缺额计划,并组织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缺额计划,再次填报本批次的志愿,从而增加考生录取机会,协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
所以,征集志愿的好处就在于,增加了录取机会,考生可以清晰知道学校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这也有了征集志愿可以“捡漏”的说法。
那么征集志愿真的就是“捡漏”吗?金老师举个例子,咱们家长就清楚征集志愿到底是不是捡漏了。比如,我们去食堂吃饭,假设我们晚了一小时去,这时候你会看到什么?食堂里的饭菜会和刚开始一样吗?这时候基本都是别人挑选之后剩下的了,那么征集志愿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其他考生已经填报过一遍的院校想要去捡漏,你能捡到吗?
这时候可能会有家长说了,金老师,今年云南省本科一批征集志愿计划里边有北京交通大学,征集的专业都非常好有电气类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土木类专业,而且招生人数还不少呢。
但是,我们来看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
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在云南征集志愿分数为593分,比原始志愿最低分高了几十分。所以,金老师还是希望家长们不要抱希望于征集志愿,最好是正常填报就录取走。
那么征集志愿最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征集志愿分数会低
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在征集志愿的时候分数都会比原始志愿最低分数高,同时征集志愿越多,分数越高,但是也有部分院校征集志愿分数有所下降。
例:我们例举了2019年部分高校征集志愿的分数,家长和考生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院校的征集志愿分数都比原始志愿分数高。
误区二:征集志愿的学校都是招生找不到的差学校
征集志愿的院校当中是存在一些相对不好的院校,特别在二批次的民办、独立院校中间。但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是这样,因为征集志愿的发生并不单单是因为填报学生少,导致招生不够造成的,还有其他原因。
院校进入征集志愿计划的三大原因:
第一,生源不足。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不能完成招生计、造成生源不足的原因很复杂,也不全是因为学校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学校不是热门名校;学校位置偏远不在发达地区:学校办学历史不长,名气不够:学校办学质量不好等。
第二,退档超过额。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错,但由于考生自身的原因,如身体不符合要求、专业不服从调剂等原因,导致退档人数过多,而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例如,某大学在云南省2019年招收50人,投档比例为1:1.05,录了53人,因退档退了13人,缺额10人。
第三,追加计划。高校在第一轮预投档时,生源相当不错,因此高校特地追加计划,导致有缺额。从上述原因来看,征集志愿院校中,还是有很多好学校的。
总之,征集志愿会有好学校,也会有普通学校,所以填报征集志愿时,要抱着平常心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