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 > 小学

最新!昆明学校“公参民”新动态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11月8号,云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三类"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规范,符合条件转公办,不符合条件则可能停办。

方案要求,分类规范三类"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属性,包括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对于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与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力争于2022年12月31日前转设为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即独立的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施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在依法依规完成财务清算、举办者变更和学校名称规范后,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同时公办学校自2022年起仅参与原有学生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并待原有学生毕业后全部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也可转设为公办学校。

昆明诸多民办学校,

到底如何分类?

哪些可能会转为公办?

哪些能保留民办?

会不会改名?

转或不转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针对这些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邀请了嘉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李春光

一起讨论关于"公参民"的相关话题。

为什么要规范这三类"公参民"的学校?

李春光:“作为义务教育,实质上我们本世纪初就强调,对于这种公和民的界限要进行梳理,确保公办的就归公办,民办的就归民办,让教育回归到公益的属性。但是实际上来看,推行得一直不是很顺畅,所以今年教育部也有专门的发文,提出对类似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治理。那么这一次云南省这个文件,实质上是和教育部的文件一脉相承的。”

规范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李春光:“一个是有时间上的界限,云南省这个文件提出基本上要在2022年底把它完成,第二个路线上的目标就比较清晰,要求州市要在11月底要报具体方案。具体的结果目标实际上也是比较清晰的,就是要确保该归公的就要归公,比如说公办学校自己独办的校中校、校外校。第二个就是公办学校和公有主体办的,不管你是跟国企和政府平台,包括基金会、其他事业单位,这种也要回归公办的属性。第三类就是利用现有的小区配套设施的,如果这个配套设施是具有共有属性的,那理论上也是要归公办的。第四类作为公办学校和社会力量,就是非公主体的,比如说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这种情况又分为两种情况:如果你满足六独立的,你就可以继续按民办学校来办学,但是如果你不满足的要么终止要么归公办,当然这一类学校还有一种路径就是如果你自愿的情况下,也可以捐赠,也可以向政府出让。”

除了纯民办的之外,“公参民”的基本都要转公吗?

李春光:“在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两办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强调对义务教育要进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占比,要符合一定的比例要求。云南省这个文件没有提及,但是我们注意到结合全国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应该可以确定云南省的占比范围是不能超过5%的。”

对学校或者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李春光:“这个要取决于教师的选择,教师心情高兴了,对学生肯定就是利好,如果教师受影响,那可能对教学质量我认为还是有些隐忧。公办的老师可能有编制,退休有保障,相对稳定,他属于事业单位,但有些民办它不如公办,因为不是所有民办学校都能高收费的,尤其在县区的一些民办,所以怎么样在确保公参民转型的过程中,老师相关的权利能得到保障。比如说即便你的待遇下降了,但是你的编制能解决,那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对冲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对学生的影响,因为在全国各地看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长就觉得变公办了好,因为最大的好处学费杂费就不需要再交了。但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不喜欢,因为民办它某种意义上,尤其像成都它代表优质,如果变成公办了,实际上作为家长是排斥的,觉得这个可能会导致师资下降力量下降,尤其是转公办,很多优质的老师基于对待遇的不满,可能就会离开,所以也有家长他就反对。”

学生还能读“公参民”的学校吗?

李春光:“对于明年要入学的学生,现在公民同招,未来教育资源可能会越来越均衡,分布越来越均衡,这种情况大家的选择实际上就相对是一致的,那对于学生家长来讲,影响实际上已经不是很大了。”

一些民办学校因为"公参民"的特殊性,有编制的老师该怎么办?

李春光:“这个带着编制的如果转公办,这个编制自然就可以继续用了,但是如果转民办,有文件是明确要求的,就是对这一类带编制的老师要逐步退出,实际上就是公办编制的老师要逐步回到公办学校,原先这些在校的无编制老师,比如说转公办了,但是他没有编制,这部分老师又何去何从,对于这一部分老师的影响,可能是需要亟待关注的。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有部分学校可能会被终止办学,那么事实上对于这些老师的安置,目前也是比较大的一个难题,也需要各州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规范之后,收费是否会有变化?

李春光:“如果变公了,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两免一补,相关的政策,生均补助,肯定是要按公办学校来处理的,某种意义上,学杂费那肯定是就不会再收了。”

在昆明哪些学校需要转为公办学校?

哪些学校不用转呢?

规范之后如何招生呢?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局长穆仁早

最近在《春城热线》进行了回应↓↓↓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局长穆仁早提到,昆一中西山学校和滇池中学要转为公办,类似学校还有哪些?

李春光:“比较多,像昆十中、昆三中、昆八中,甚至还有像官渡一中,实际上它们都参与举办了一定数量的民办学校,除此之外,还有像云大系,云大附中、附小,师大系,包括师大实验、师大实验的各个校区,可能这一块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我也关注到穆局长提到的范围,也关注到很多市民说很多学校为什么没有提,因为这里面可能有深层次背景。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像云大和师大这两类体系的公参民,它的管理部门是归省教育厅的,所以最后要看省教育厅公布的方案,以及他们到底下了多大的决心。”

师大实验、师大润城、师大昆明湖,属于同一类学校吗?

李春光:“这个不太一样,师大实验是师大附中举办的,如果它确实是附中独立举办,那肯定是要改公办的,反过来它改公办之后它又办的学,某种意义上仍然属于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比如说昆明湖是它的校区,润城应当是跟社会力量合作的,那么这类学校就要考量社会力量这一方怎么对待这个事,比如说他可能愿意捐赠,那实际上它就自然变成公办了。反过来如果他不愿意捐,只想卖,政府又觉得有购买力,那也有可能变成公办。反过来他不愿意卖,也不愿意捐,政府也不想买,那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纯粹的民办。”

长城、白塔、华山中学这些学校,据了解是公办中学公参民办的民办中学,又该怎么办?

李春光:“这几类学校据了解可能就是八中、十中、包括滇池、三中,这批学校还是要分析有没有社会力量参与。据我了解,有部分学校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社会力量参与的,这种学校我觉得转为公办是没有任何悬念和疑义的。”

云大附中、民大附中、农大附中、理工大学附中这类是大学公参民办的,又该怎么办?

李春光:“它有的办学主体设计得比较巧妙,有的是大学直接举办,有的是大学的基础公司举办,有的是大学的附中举办,但是我个人认为背后都有公办的大学在,所以都应当归并为公参民学校的范畴。”

北大附中、四川师范大学昆明实验学校、西南联大附中这些学校,到底如何定性?

李春光:“这一类还可以扩大到北京的一些义务教育学校直接来办的,包括山东的、河北的,都在这里举办,我觉得这一类恰恰是在这次文件,包括中央的文件都有明确的区别的,如果我们这儿是属于资源不太发达,事实上是可以允许他们继续办的,但是要保证公益属性,没有明确必须转为公办,但是强调公益属性。实际上背后的逻辑就是你要办,你想转公的,当然是最好的,要是坚持做民办,但是它的公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虽然逻辑上有一定的悖论,说法上好像也不是很容易一下理顺,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已经是大势所趋,即便你民办,也是不能做营利的。根据今年5月份两办的规范义务教育的意见,你民办学校是不能使用公办学校的全称或简称的,比如说你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如果继续作为民办,它是不可以使用北大这样的简称的,有可能涉及一批改名。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事权要求来讲,我个人认为转成公办,起码从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上应当是能有保障的。”

有一些学校有义务教育的部分也有非义务教育的部分,这类学校怎么处理?

李春光:“这类学校一般把它称之为完中或12年一贯制,这种情况要么就是完全按照公参民的治理要求,跟随义务教育阶段的这个学段一并地处理,转公或者转民。那么还有一种思路就是,要把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分离,分设成两个主体,分设之后义务教育阶段按现在公参民的政策进行转设,作为高中段成为独立的主体之后,按照相关的政策继续办学。”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招生时是公民同招,规范之后,招生政策上会有变化吗?

李春光:“个人认为,公参民的治理和招生问题,它是不同维度的两个问题,不会有相互的干扰和影响。”

规范这三类学校,会有哪些难点?

李春光:“难点可能来自于三个层面,一个是政府,政府有没有决心,因为一个是需要财政的新的投入,同时这也是有些政府眼里的一块肥肉,不能收费了,还得投钱进去,舍不舍得,政府有决心,我觉得后续两个问题就相对简单。一个就是教师的问题,怎么保证稳定,不管你是转公办还是终止还是完全变成民办。还有一个就是家长和学生的问题,那么这次政策也强调了老生老办法。”

这次规范,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会不会造成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