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帐号“世界名人榜”中有视频版)
2019年,清华大学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校长亲自迎接,并在开学典礼上隆重介绍了他。他是何等人物,值得清华大学校长亲自迎接,还要隆重介绍呢?原来他叫林万东,是来自云南贫困山村的学霸,以713分考入清华大学,当他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时,正在工地上背沙子,搬砖,这个消息一出,顿时轰动全国。
后来经过媒体走访,才知道他家特别困难但又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他父亲患有脑梗,姐姐读大二,弟弟读高一,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妈妈肩上,为了减轻负担,瘦小的他一到放假就到工地帮妈妈的忙,他一天要背200袋近两万斤的沙子,只为自己赚点学费。一时间不少人为他的积极上进和孝心感动不已,而他也被评为了“2019年最励志考生”。如今两年过去了,他过得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学霸林万东的成长故事。
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寻沧海桑田历史遗珠,大家好,这里是世界名人榜!
2001年林万东出生在阿都乡。这是一个位于云南的大山深处,虽然风景优美,但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林万东就在这个贫困地区的一个贫困家庭里长大。他家中共有六口人。
爷爷85岁高龄,行动不便,需要人照料;父亲因腰伤和脑梗失去了劳动能力;上有姐姐在读大二、下有弟弟在读高一;41岁的母亲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
由于没文化,个子矮小的她要像男工一样在工地里汗流浃背、埋头苦干才能勉强补贴家用。
虽然没有富足的生活,可家里长辈很早便教育几个孩子,要懂得“穷人不穷志”的意义,即便物质上给不了他们最好的,但其母亲始终未曾让孩子们放弃读书。
“做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是林万东长大以后,才从母亲的行动与言语中理解出来的。这个咬着牙,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完成学业的母亲,是林万东姐弟几人的支柱。
好在几个孩子自小都非常懂事,在学业上、生活上从不让家长操心,放学回家后也会主动承担家务和农活,为母亲分忧解难。
从小学到初中,林万东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荣获多种荣誉,家中的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奖状。
母亲每每看到都会露出无比欣慰的微笑,一一向他人介绍儿子的奖状,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贫寒的家境并没有让这位自强不息的林万东自卑胆怯,而是更加自尊自强,他相比于同龄人更加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从不挥霍浪费,也不炫耀攀比。
但每一分钱都要思考如何花在刀刃上的做法,也让人看着会有些心酸。
在学习上林万东也是勤勤恳恳,虚心求教。受家庭经济的限制,没有钱买辅助学习的资料,林万东就经常借同学的书本来抄,将需要的知识点记录到特定的本子上。与此同时,他还会将错题整合到一个笔记本上,避免在一个地方出现犯两次错误,这个习惯林万东一直坚持到高中结束。
据了解,整个高中时期,林万东积累的“错题本”足足有二十多本,这些东西都见证了林万东的心血与付出。
2016年,这位优秀的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宣威市第六中学。
从乡村来到了县城,第一次走出了大山。但家中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学费以及生活费的负担对于母亲孔大桃来说更加沉重了。
为了增加收入,她去到了建筑工地做力气活,只要干得多,能吃下苦,每天差不多就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
林万东不忍心看着母亲回来时疲惫的身躯,和磨出厚茧的双手。偷偷抹去眼泪的少年背着母亲离开校园,来到工地上背水泥。
后知后觉的母亲为此十分痛心,她不希望有着大好前途的儿子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但责备的话她也是怎么都说不出口。
于是便向儿子的学校求助,在高中班主任的劝说与建议下,回归课堂的林万东参加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面试。
结果不负所望,这位19岁少年顺利通过该计划的招生测试,获得清华大学30分的优惠加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高考,林万东以713分的超高分数,成为了曲靖市的理科状元,并且被清华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录取。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无限可能”。这句话是林万东日记本中的一句话,他时常以此勉励自己。
在高考结束后的暑期,他一天扛三百块水泥板、两万斤沙子,每天的工作重量大约有10吨,累了就躺在水泥板上休息一会,歇歇神再接着干活……
也是这段时间,让他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不易和艰辛。
2019年7月24日,清华大学的一纸捷报,辗转2300多公里,抵达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贫困考生林万东手中。当时,林万东正和母亲在工地背沙子,夏天炎热,不仅仅是温度高得让人滴汗,而且看远处时景物都有些虚化,整个天地都好像一座大熔炉。在这样酷热的工地中,浑身晒得黝黑,双手满是老茧和疤痕的他,还在为没能攒够学费而发愁。他和母亲看到通知书时,两人抱头痛哭,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何而哭,当工友们看到通知书时,或许也明白了。
后来有人介绍他去给一些学生做家教,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挣钱。
且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勇也代表学校为他提供了两万元的助学基金,让优秀学子不为学费而发难,让他能够安心地学习生活。
2019年清华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3800余名新生齐聚综合体育馆。校长提到了林万东的名字,也讲到了他的事迹。
上大学后,他自己写了一篇自述,从中也能看出他的艰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我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一个山村之中,这里是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我的童年有亲近自然放肆玩耍的快乐,却也有贫寒人家万事皆难的辛酸。
爷爷85岁,常年独自生活,爸爸的腰伤和脑梗让他失去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家里的经济压力全压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今年四十一岁了,每天干着和男工一样的重体力活,仅仅四个月,已经瘦了三十多斤。姐姐在上大学,弟弟还在念高一,爸爸的身体又不好,我们一家人在压力下缓步前行,都在期待着黎明的出现。
今年我19岁了,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我知道,高考不仅是我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或许也将成为我们一家新的起点。如愿以偿地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回到家,看到他们脸上久违的笑容,我知道,这个家庭的光明还远未到来,可我已经给家人带来了更多希望。
爸爸曾告诉我,咱穷人家的孩子,考上一个重点就可以了,妈妈也从不在我面前表现出她在工地上有多么辛苦,现在我知道,他们是不希望我带着压力走进考场。现在我明白了望子成龙四个字对父母的重量。一个成器的孩子,不仅仅带给父母喜悦,甚至还寄托着他们的尊严。
高考结束后,我去了妈妈工作的工地帮忙,一天的工作下来,我的双手已经完全使不出力气,然而妈妈告诉我,今天我的工作量甚至只有她平常的三分之一。可能是心疼我,妈妈不让我继续在工地工作了。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里减轻负担,同时也为大学生活攒点学费。于是,我决定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假期给学弟学妹们补习功课,希望自己的高考经验对他们有所帮助。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对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来说是最真实的体验。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不在意前方是艰难险阻,还是五彩缤纷,我只知道,这是一条新的路,而我将努力带着我的家人在这条路上一起走向幸福。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进入大学后,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少年并没有泯然众人,图书馆是他的“根据地”,教室是他的第二个家。
大一期末考试时,他取得了全系第一的好成绩。
如今,林万东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已经读了两年,在读书期间,他从未在学习上放松过。同时他还非常乐于助人,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不能开课,学生们只能通过网上教学获得知识。清华大学为了帮助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贫困学生,牵头发起了“春霖抗疫助学”公益活动。
“春霖抗疫助学”活动招募志愿者时,林万东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学生。他为了能帮助高考生,不光重新梳理了一遍高中课本,通过网课的形式给高考生答疑解惑。还把他当年参加高考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为的就是不让高中生走弯路。
当时也有同学对林万东每天花大量时间备课感到不理解。毕竟在清华大学读书,学习压力也很大,作业也不少。所以他问林万东,你不把时间都花在专业上,却跑去做志愿者,值得吗?
林万东笑着说,我就是贫困家庭出身,我很明白,对于贫困生来说,高考不仅意味着改变命运,而且还能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新的起点。所以我要尽我所能,帮助更多贫困生树立信心,让那些贫困生也有机会实现梦想。
从寒门走出来的他选择了自强不息,他懂得感恩,懂得把读书带给自己的意义传递给更多人,央视网还专门为他拍摄了4分多钟的纪录片《中国微故事》。
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而有的人出生了却没见过汤。现今“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依旧不绝于耳。
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读书还是最佳的出路,谁能够最早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谁就能够先赢在思想的起跑线上。
林万东坚信天道酬勤,相信汗水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些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自己。
林万东的故事让人感动,很多人羡慕他,佩服他,也祝福他,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林万东,也许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林万东那样窘迫,但是这种精神是可以共通的,我们可以学习林万东身上的这种蛰伏千日,只为一朝的专注,那种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换来美好未来的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的,还有他对父母的感恩,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这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品质。
我们不是林万东,我们也永远无法复制林万东式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吸收一些营养和精髓,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养分,成就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