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考研,不仅是一场对自身学识与潜力的挑战,更是一条通往更高知识殿堂的梦想之路。近年来,云南大学不断推动学风建设,优化研学路径,营造了知学、乐学、好学的氛围,涌现出一批勤奋刻苦、笃学善思的优秀学子。人民网云南频道推出“‘研’路相伴”系列报道,一起来听云大学子讲述漫漫“研”路上的追梦故事。
在学术论坛中,沉醉于专家学者们分享的精彩田野调查故事;在研究生专业课上,与导师和前辈探讨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期待着去聆听和记录一个个动人的少数民族故事……这些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场景,从黄语萱的想象变为了现实。
今年9月,黄语萱顺利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成为民俗学专业民间文学方向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兴趣’是贯穿考研路上的关键词。”黄语萱介绍。2019年,黄语萱进入云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古代文学、西方文学、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在文学院丰富的课程里,她接触到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这其中,民间文学慢慢显现出特别的吸引力。
大二在与班主任交流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黄语萱得到了建议:“如果喜欢,可以考虑民俗学方向。”
学习民俗学专业课程、阅读民间文学相关文献、参与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资料整理,随着黄语萱与民间文学建立起越来越深的联系,她对民间文学知识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好奇与渴求。“民族歌谣和传说吸引着我,而这些也都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我希望有机会能够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她说。
于是,黄语萱坚定了考研的目标。考研复习的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对黄语萱来说,有了兴趣加持,复习的焦虑转变成了对知识的渴求。“对我来说幸运的是,当选择的专业是真正喜欢并且想要钻研时,考研复习就有了动力。”
民俗学在研究生考试中算是个相对“小众”的专业,复习资料和可以借鉴的经验都比较少,在备考最艰难的时候,黄语萱也有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好在同为研究民间文学的班主任帮助和指导下,黄语萱看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目,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很多人不了解这个专业,会质疑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但我的父母总是支持和激励我朝着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去努力。”在黄语萱看来,能研究和传播民族文化,便是自己努力的意义。
图腾的意义、“三大英雄史诗”的诞生、歌谣的价值与传承……当笔尖落在答题卡上时,这些内容不用刻意思索,自然而然地就从黄语萱脑海中涌出,“原来通过努力,130分的专业课成绩也并非是那么遥不可及。”
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后,黄语萱在导师的影响下,发现还有更加广阔的领域等着她去探索,在兴趣的驱动下去发现更美的风景。
对于更多还在追梦路上的学弟学妹们,黄语萱想说:“不知道你是否还能回忆起小时候翻开百科全书时的那种兴奋与惊叹,那种纯粹地对知识渴求而带来的喜悦,会在走进你所选择的研究生专业课的那一瞬间回到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