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奇! 他是5门学科的博导

海西晨报 记者 廖桂金 许蔚菡

厦大信息学院教授周昌乐。

被一本经书难倒,用三年悟禅道;自学中医,闲暇时爱搜集民间配方;热爱山水,被称为"逍遥教授" ……

"南方之强"厦门大学的"牛"教授数不胜数。今天,晨报记者就带您走近一位神奇的老师——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周昌乐,带您了解这位 5 门学科博导的人生信条。

厦大凤凰花下、相思树边,经常徐徐走过一位"美髯公",上穿西装下着休闲裤配运动鞋。常有人好奇地问他:"你是画家吗?"他大笑:"我是古琴艺术家"。

周昌乐,他的学问一如他的穿扮,古今杂糅,中西合璧,穿越上下五千年。他是文、理、工、医、哲 5 门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受聘于浙大、厦大、上海中医药大学,涉及人工智能、数学、中医、语言文学、哲学等。

"做任何事情只要热爱、专注,自然就水到渠成。"周昌乐说。

自主学习 翘课"裸考"还常考满分

在同学眼里,周昌乐是个"学神":自创"周昌乐式学习法",上课前预习,看懂了就不去上课了;基本都是"裸考",考前从来不复习;考试经常满分,大学期间一个学期五门课全部 100 分。

"我翘课是为了更好地读书。"周昌乐把翘课的时光都泡在了图书馆。"用我女儿的话说,我是一个书呆子。我比较好奇,什么书都喜欢读,书看多了,研究到一定深度,就变成做学问,还怕什么考试呢?"

周昌乐本硕博读的都是计算机专业。1987 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马希文教授,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研究。

"我是搞人脑研究的,知道人的记忆力可以训练。"周昌乐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源于他父亲的"特殊训练"。周昌乐的父亲接受过私塾教育。"文革"期间,他白天做木匠,晚上训练周昌乐背书。从六七岁开始,周昌乐就能熟练背诵"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逍遥教授" 课程"三无"但一位难求

周昌乐有"学习强迫症",不懂的一定要搞懂。比如研究朱熹,他会阅读朱熹全集。大学时期痴迷哲学,他便把大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所有哲学书都"扫荡"了一遍。

北大读博毕业后,周昌乐来到杭州。他看到一本《楞伽经》,却怎么也无法参透个中奥妙。不甘心的他打听到灵隐寺有位高僧,几经辗转拜师成功。这位妙嵒法师成为继他的父亲和导师马希文后,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第三位老师。修了三年禅学后,周昌乐成为国学博导。

周昌乐和太太无意功名钱财,一直居住在 2001 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学校分配的宿舍楼里。但无论客厅还是房间,基本上都摆满了书柜。周昌乐的学生说,他们第一次走进老师家,第一感觉是简陋,可过不了多久,一种安静、闲适感油然而生,"在这样安静的氛围里,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周昌乐晚上 9 点休息,凌晨三四点起床读书。他认为,"凌晨读书效率高"。他不参加学术会议,不参加应酬活动,总是笑容满面。闲暇时,他和太太最愿意游戏山水间,过着许多古代文人理想的生活,也因此得了"逍遥教授"的称号。

周昌乐在厦大开设"跨界论道"通识课,颇受学生欢迎。这门课"三无":无教材、无课件、无点名,但一位难求。学生周静文说:"周老师是我大学里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上过他的课后,让我懂得怎样度过大学生活。"叶同学则表示:"师从周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自学中医 利用假期时间 搜集民间秘方

要说周昌乐真正自学成才的学科,是中医。他在大学时看了很多中医书籍,还利用假期搜集了 200 多个民间秘方。

工作以后,周昌乐乘火车遇到小时候的朋友,这位朋友当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一路交谈下来,朋友发现周昌乐精通中医,于是引荐他到自己的学校当兼职教授。之后,他担任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招收培养博士生 12 名。

跨界研究 运用人工智能 识别古琴谱

有人问周昌乐,如果他集中精力只研究一门学科,或许早就是院士或顶尖科学家了吧,会不会有些后悔?周昌乐回道:"中华五千年出了多少翰林院大学士,有几人能被记住?反而是民间野士一个随意的发明,可能就流芳千古。"

博学的周昌乐擅于开展跨界研究。他发现中国古代有上千首古琴曲都采用减字谱的记谱方式,但学习简谱和五线谱的现代人根本看不懂减字谱,这样古琴谱可能因无人识别而无法传承甚至走向消亡。周昌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做了一个计算机程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减字谱能被快速翻译成人们熟悉的简谱或五线谱。

周昌乐每年出一本书,有的非常畅销,有的曲高和寡,他有 6 本论著是全球相关领域的唯一,常人根本看不懂。在学者同行眼里,周昌乐是个"奇人",研究的领域太深、太广、太怪,很早就提出什么脑科学前沿、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不是"怪"而是"超前",而他现在的研究重点更是大多数人没有听过的,如机器意识、脑机融合 ……

"人生最重要的是开心、幸福,对人类有贡献。我一辈子做的都是我开心的事——读书,还能为人类做点贡献,知足了。"神奇的周昌乐,人生的信条非常朴实。

人物名片

周昌乐,1959 年 11 月生于江苏苏州太仓。199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心智与计算》国际网络学术期刊主编。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受聘浙大、厦大、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文、理、工、医、哲 5 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导师。

侧记

"读圣贤书,听夫人话"

周昌乐的座右铭是:"读圣贤书,听夫人话。"

研究禅学的他原本不打算结婚,也没谈恋爱,直到年近不惑时遇到了大学生丁丁。丁丁听过周昌乐的讲座,对当时杭州大学(现浙大)这个唯一的北大博士印象不错。有一次在学校英语角,全场都在讲英语,而周昌乐问道:"谁愿意跟我讲汉语?"丁丁乐了,跟周昌乐聊得投机,两人也越走越近。

"有才的人一般比较自我,没想到他非常有责任感。"说起丈夫,丁丁一脸幸福。丁丁想进厦大,周昌乐就离开浙大转投厦大;丁丁要出国当访问学者,周昌乐就放弃厦大信息学院院长职位陪她到美国。朋友不解,周昌乐说:"在我们家,猪永远围绕兔子转。(周昌乐属猪,丁丁和女儿都属兔)"

在美国期间,由于不方便,周昌乐的胡子三个月没理,丁丁喜欢他的大胡子,从此周昌乐成了"美髯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