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高考

中学生科研创新出现井喷, 如此内卷化的科研, 到底含金量有多少?

这50多个专利,涵盖建材、养殖、机械、家具生产等多个领域,你觉得专利拥有者应该以什么学历为主?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些专利的拥有者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甚至不是本科,只是一群高中生。

在申请专利的时候,他们大多是高一或初三,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没受过正规科研熏陶,在十五、六岁的年龄,就已经研究出这么多高大上的发明专利。这份名单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招生,是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中以发明专利入围的学生明细。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是浙江率先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把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融为一体综合打分。上面的这些专利就属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浙江师范大学发布的《2021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章程》中是这样规定的:

看到这些专利,谁还敢说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只要上大学需要,中国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将亮瞎地球人的钛氪金狗眼。前几年自主招生存在的时候,出现过许多类似的现象,我曾经写过,讲述的是教授帮儿子写论文,然后让儿子通过自招上名校的故事,基本来源于真实,只是隐去了人名和校名。

还好自主招生取消了,所以学二代又被迫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起通过高考公平竞争。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生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科研成果:

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同学,发表了《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重庆市高中生彭同学,发表了《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重庆市高中生程同学,凭借《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武汉市小学生李同学,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中华少年多奇志,不爱玩耍爱科研。

我认知中的科研,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出想法、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实验、自己整理分析数据、自己撰写论文……

我不认可的科研,是老师提出想法、老师查阅资料、老师设计实验、老师做实验、老师整理分析数据、老师撰写论文、老师帮自己署个名。

不知道上面这些科研成果属于哪一种,反正昆明那位陈同学的父母都是中科院昆明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武汉李同学的父亲是武汉大学杰出教授。还在新手村,就已经有大号带着越级刷怪了。谁要是敢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这些孩子是独立完成的科研,一定是欺负我读书太少智商不在线。

比起上面那几项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浙江的这些专利就显得平易近人多了,其中多条专利都是与工厂有关。仔细一看专利拥有人的籍贯,大部分来自温州。温州工厂多,家里有厂的孩子,搞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你懂得。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只是浙江一个省的事,招生的高校也都是省内高校,面对的也是省内考生,所以其它省份还没有感受到改革的气息。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第8条是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其中提出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并且在前面几年的相关通知中,也都提出过综合素质评价。这样看来,综合素质评价是未来高考改革的大方向。

综合素质评价想必少不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果将来很可能会影响孩子去那所大学读书。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两千多年前的孟母能够为孩子连搬三次家,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也能帮助孩子诞生很多高大上的科研创新成果。

未来可见的时间里,或许会出现一种奇观:父母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中学生的科研创新成果数井喷,甚至超过研究生。不管是高大上的科研,还是接地气的工厂专利,都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家庭。普通人家的孩子,非权非富非学二代家里没厂没矿,怎么办?

很多年以前,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你也知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穷人靠边站。事实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很多年以后,新中国建立了高考制度,标准化的考试范围,标准化的阅卷评分,与家庭出身毫无关系,一切以分数说话。许多农家子弟、小镇青年凭借高考,进入大学,在大城市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只看分数的高考,对普通人家的孩子才最公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