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统测不少科目的试卷,可谓广为诟病,数学亦不例外。2017年的杭州数学一模和二模命题质量达到了巅峰,但自从2018年4月的杭州数学二模出现试卷印错的重大事故(试卷为初稿而非审核与校对后的终稿,其中至少有4题命制完全错误)以来,数学科目的命题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尤其是今年的杭州数学一模和二模,从试卷题目本身、整体难度和梯度把控、题型和考点分布、题目语言叙述和表达上看,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命题水平已经跌到谷底的问题,更是表现出命题组一副敷衍了事、懒散怠慢、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此先给大家展示几张教研群中的聊天截图:
对于即将奔赴战场的浙江高三学生来说,做如此质量的模拟卷不仅对数学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更也会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本身产生极大的排斥,以致于在高考结束后,他们不再有主动求学求知的渴望。
因此,下面先让我们来剖析整份试卷。
不妨先看看亮点题:
T3和T7属于回归定义本质,形式较为灵活的题目,这两道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符合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导向。
T22虽然考查的是很老的背景,难度不大,但在题目形式、引导意图和命题思路上较为新颖。
接下来我们选取试卷中值得批判的几道题具体分析:
T8考察的要点就是6-周期循环数列,然而题干中的设问实在是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更加隐蔽。出题人或许自以为出了一道好题,殊不知自己却被困在ignorance里……6-周期循环数列作为竞赛中常见的考点,若想放在高考选择倒数第三题,题目必须要呈现出的是通过前期铺垫从而较为明确地暗示出6-周期循环数列的目标,而不是将其直接作为二级结论来考查。这样的出题理念显然是违背教育学规律的。
T9的思路较为直接,也是一道标准且考烂的模拟题型,虽说命题意图没有问题,但是函数拼凑痕迹过于严重,这让本可以是一道考察思维含量的题目被无聊的计算量给掩盖住了。
T10的问题与T9类似,从“两角和为90°”以及“√15/2”可以看出本题的拼凑痕迹非常严重,最终还是彻底考察计算能力。我们熟知,在浙江的高考中,立体几何作为小题均会把立体几何本身的元素表现出来。这道题目的诞生,也“彰显”出命题人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态度。
本题经过计算,可以发现其设问形式也是通过拼凑得到的,不等式中的整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以下是笔者曾命制的两道原创题,都把整体与个体间的联系完美展现出来,简约而不简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原创题1:
原创题2:
T16还有什么可说?无聊至极,哗众取宠,不敢恭维。
T17系典型的解析几何二级结论题。我们依然熟知,在浙江高考题里,解析几何小题挖掘的依然是定义与本质居多,但本题完全背道而驰,彻彻底底考查计算,无聊至极。
T20从题干条件可以明显看出,这也是一道典型的为出题而出题的拼凑题,考查的各地模拟卷考烂的裂项,并没有任何新意。机械化地做这些重复的试题又有什么好处呢?
T21简直是谔谔不堪,本题严重缺乏思维含量与代数处理的考查,同时,在关键的第二问中居然没有体现出两个圆锥曲线的联系,最终目标仅仅是为了计算求解,没有其他任何考查意图。笔者认为该题是一道不错的学考题,但放在高考模拟卷中,将是败笔中的败笔,也把命题者敷衍了事,懒散怠慢,不负责任的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灵魂质问:你们真的研究过怎么出浙江高考风味的解析几何吗?)
宏观角度来看,本卷的整体配置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如T8和T16的难度与题号位置完全不匹配、个别题目语言叙述上表达不恰当……同时,整份试卷最大的问题是只有计算能力的考查,缺乏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本身的考查,呈现出的是一份机械死板且碎片化的试卷,没有任何灵性。
对于本份试卷,老师当然要改卷、讲评以及分析,这是他们的工作。但是对学生而言,这么一份稀烂至极的试卷,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甚至没有订正的必要。到最后两个月了,眼光如果还仅仅局限于被动学习,完成老师的任务就了事,高考怎么能踢出临门一脚?因此到了最后两个月的阶段,必须要理性地、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把被动化为主动,必须要敢于跳出模拟卷的怪圈,回归到查漏补缺,知识的系统总结,基本方法归纳以及高考真题的研究中去。
下面,我们来详细谈谈最后两个月高考数学的备考策略。
还是先上一张图:
(来源于2021年浙江高考数学考纲)
通过对近几年浙江高考真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其特色与规律:
1. 考察目的直截了当、堂堂正正,题面设计干净简洁。
2. 试题凸显数学本质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具有削弱应试化,增强灵活 性,展现多维度能力的作用,呈现出“低起点、高思维,轻计算、重本质”的考查目标。
3. 大部分试卷区分度及梯度合理,试题量化完美,压轴题带有人才选拔特性。
4. 尤其在2016、2017、2020年的浙江高考试卷中,整体与个体方面的搭配相得益彰。这三份试卷都有相当量的题目考查数学素养,且部分题目体现出很好的选拔性(如2016的T8、T20),在考查初等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与高等数学有着良好的衔接。
接下来我们相应列举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最大的区别:
1. 高考绝大部分试题没有明显拼凑的痕迹,而部分模拟卷反之。
2. 高考试题干净利落,直截了当,而部分模拟卷反之。
3. 高考试题坚决反对转弯抹角设陷阱,更反对考查若干二级及多级结论的组合,而部分模拟卷反之。
事实上,往年的高考数学真题相比各地模拟题而言更具有研究价值,尤其到了现阶段,切忌沉迷于模拟题中过于奇技淫巧,涉及二级甚至多级结论组合的题目,因为它们并不能体现数学基本功,且长期已久思维会变得越来越单一和局限。所以,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深入探究高考题的来龙去脉及其中的价值内涵是除了自身查漏补缺之外当务之急的要事。
其次,小题部分要灵活选取方法,高考比的不是把题目做对,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题目做对。所以对于小题而言,能用特殊值法就用特殊值法,能用排除法就用排除法(actually直观也是数学灵魂之一),切忌在小题上花费大量时间。高考选填建议用时:30-45min,过快过慢都不宜。大题部分一定要把能写的步骤写出来,不要轻易跳步骤。多次事实表明,浙江高考数学的过程分和思想分给得相当松,每道题目都要把能想到的部分写到试卷上,更不要轻易划掉大片已写的的过程。且尽可能要模仿高考答案的写法,保证自己的答案能够踩到得分点上。
下面再谈谈几个备考过程中需要强调的点:
1. 关于二级结论的看法:学一些二级结论并无问题,但一定要重视过程的推导,而不是死记硬背结论。高考的考察目的不会是二级结论,但有时可以通过二级结论来简化题目,如2020年解几第二问斜率之积为定值的点差法就是如此,死记硬背的同学就很难发掘这样的思路。
2. 考场上卡题:千万不要陷进去无法自拔。很多时候卡在一道题目上做不出来,其实是切入点(方向)错误,故一直卡在一条路上很可能导致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因而无法见到光明。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思考5分钟还没头绪,必须学会舍弃,等做完其他的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想,常常能顺利攻克。这就是逼迫自己从死胡同跳出来,等做完其他题目缓过神来再重新寻找新的切入点,只要找对切入点,后续就顺理成章了。
3. 精做一题好于多做十题。原因在上面能找到答案。
4. 查漏补缺一定要回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归纳。高考数学的特色就是题目回归本质与基本处理方法,但形式灵活。如果没有深入理解概念和定义的本质及基本方法的内涵,高考的新题就很容易成为这些同学的绊脚石,因此回归基础对于所有同学都是复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事实证明,这类题目也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要做艺术的数学,不要做工匠的数学。2021,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