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台州: 奋力建设职教创新发展“窗口”城市

职业教育既关乎国计,也关系民生。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战略位置,立足台州办优办精办特职业教育。

近年来,台州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0所,全市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共开设150个专业,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高达90%以上,基本覆盖台州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

同时,台州积极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基础能力明显提升,17所学校入选省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三全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陈岛垦荒精神等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大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全市职业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1496家,近五年来为台州培训了技术技能人才近80万人次。

目前,台州职业教育以部省共建温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为契机,落实“产教融合、学城共兴”的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致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台州建设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窗口”城市,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订单式中高职一体化”创领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

4月14日,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吉利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校校企三方合作座谈会,会上三方就企业岗位需求、学校专业建设、学生职业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校企共管机制改革等多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近来,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中职名校、省中职“双高”项目建设单位,立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中职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需求,开启了汽修专业、会计专业、机械专业、烹饪专业等专业“订单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三方联动,以当地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引导,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三方合力打造“订单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与实践基地,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培养双元导师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

“在时代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这对订单班的同学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大家可以乘坐这趟企业和学校共同搭建的人才培养‘直通车’。通过这几年多方共同努力,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与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培养订单班多年的伟星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深表赞许。目前,该校数控专业联动临海当地龙头企业“伟星股份”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努力将“伟星智造”共同体建成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订单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形成学生、学校、企业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为临海经济的升级发展提供“临海职教样本”。(孙汝福)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立足核电铸品牌打造浙江职教金名片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传说中的核电站是这样工作的,这次现场教学太让人兴奋了,我不仅在现场看到了真正的核岛,还了解到了核电站的运转原理。”来自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9级核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班的李金琪兴奋地说。近年来,三门职业中专主打核电品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全面提升育人成果。

像这样的“车间课堂”仅是三门职业中专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缩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谢卫民介绍说:“学校与72家企业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订单教育9家,校企联合招生8家,校企合作培训8家,建立了60个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作为一所核电特色的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改革示范校、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形成了以核电专业为龙头,机电技术和旅游商贸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核电专业,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历经近10年的发展,从一个小专业发展到一个专业群。2019年,该专业成功入选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填补了国内技工院校核电专业的空白;2020年,该专业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建设专业。截至2020年7月,学校为全国各地核电站输送了1200多名毕业生,他们大多从事核电设备检维修,年薪10万元到15万元不等。

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谢卫民校长满怀豪情:“我们将立足核电专业力求打造全国品牌,做‘强’传统智能制造专业;做‘实’现代服务业专业;做‘精’新兴产业专业;做‘优’浙江省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实现‘制造强国’培养更多更好高技能人才。”(余贤相)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中高企一体化培养打造产教融合县域样本

“从传统的炊具制造到新兴的智能机器人,从制造到智造,爱仕达已悄然实施并实现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一排整整齐齐的喷漆工业机器人前面,林稼祥自信地摆动着手臂,侃侃而谈他在爱仕达工厂的所见所闻。他是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爱仕达订单班的高三学生,正在爱仕达的温岭东部自动化厂区实习。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起步于2015年,2017年开始与本地名企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订单班,学生入校即入企,实施“双元制”培养。2020年开始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提升订单班的培养层次,招收“电气自动化技术(爱仕达班)3+2”订单班,打造“中职—高校—企业”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为学生提供学历就业双保障的同时,深度探索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

作为国家级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中职名校,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为提高智能制造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学校首先实现了“校内实训工厂化”。爱仕达公司投入近千万元,在学校打造了一个9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联合实训室”,派遣企业教师来学校开展双师教学,2018年,央视二套报道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校企共同设计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每个学年,企业都会安排学生进入工厂实训,选派优秀师傅,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习岗位技术。

江再智校长说,他对每个学子的期盼,就是“能凭真本事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成为能经风浪的海鸥”。为此,学校积极拓展长学制模式,今年开始携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招收“机电技术应用(利欧)”班,并采用台职院中德学院的教学机制,实施德国“标准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江娉潇)

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双主专创双融树“温台”产教融合育人典型

“在企业跟着师傅的三个星期里,我参与了油管座生产的工艺设计、工装制作和试批量加工,才知道干技术工作居然这么复杂,除了学校所学的机械制图、各类设备的使用等技能外,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请教不同岗位上的师傅才能弄明白。”从浙江大学汽摩配研究所实习回到校园后,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周洪建同学常常略带兴奋地谈起自己的学徒经历。

“作为省级‘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和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单位,我校近几年与琦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0多家企业,在机械、汽修、会计、学前等专业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学徒制探索。”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昌森介绍说,“实习期间,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而我们的老师则全程跟班,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实习上岗前,学校和企业还会组织同学们完成入职培训和操作教学,让学生了解工作环境与流程。”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适应玉环区域产业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现代汽修专业大类为核心的双链对接、双轮驱动,商贸管理、信息工程和艺术教育专业大类为骨干的多元协同、共生共融”的专业联动布局。紧扣区域先进制造的产业链,建成“数控技术应用”等省名(示范、骨干)专业4个,台州市示范(精品、优势)专业3个。牵头组建了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助推三教改革。

“依托区域产业,我校不断推进‘校企双主、专创双融’的产教融合模式,培养了一批适应区域经济新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创建办主任、省教坛新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专家杨帆老师说,“我们将继续携手高职、规上企业,构建‘就业+升学’双元素的五年制企业冠名班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专业提升和多元发展。”(陈丽敏杨帆)

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德技并修,人人出彩有效服务社会

“椒江职业中专铸造了职业教育之‘魂’,学校践行职业教育使命,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铸造了职业教育之‘根’,校企合作有宽度,有深度,更有幅度,教师奋力发挥职教力量,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水平,有效服务社会。”省现代化学校评估专家组组长胡斌武教授对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创新发展给予高度肯定。

正如校长郭文彬提出的,“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创新发展,做台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为促进本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学校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技树人,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双元育人,提升学子专业技能与核心素养;开展“双百活动”,通过百名技师进校园、百名教师下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直播带货方式,助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农二代带领家族创业。该项目获“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一等奖。

椒江职业中专以双高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四方联动”合作机制,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创新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创新改革,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学校成立台州唯一的“椒江工匠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以来,充分发挥各类高技能人才提升引领作用,创新开展培训模式,通过现场授课、技能培训、互动实操、技能比武等形式,助力当地人才提升。比如,对机械化工从属的10多个工种开展大规模的培训与考级;承办乡村振兴合作创业带头人(电子商务)培训;开展“送教授技”到田间地头、到大陈岛活动,为岛上渔民开展创业意识和实用技能培训(包括渔家乐餐饮、客房服务员工作)10余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