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丙奇
最近几日,针对“浙江独立学院将采取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职业技术大学”的消息,相关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明确表示反对,也引发了舆论关注。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6月5日发布消息称,全面暂停此项工作,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对以独立学院名义招生录取的在校学生,凡符合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证、学位证均以独立学院具名用印。学信网上的个人信息与招生录取学籍注册时信息一致。
同日,浙江两所独立院校也公告明确,“不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大学”、“不选择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的路径”。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高校的明确表态,回应了学生和家长的关切,对于平稳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极为重要。
独立学院转设已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独立学院完成转设,是大势所趋。但转设也需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只有得到师生支持的转设,才能顺利推进。
相关院校转设一事引发舆论关注,也折射出另一个问题,即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在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头“热”,把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和质量的重要抓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一头则“冷”,在学生和家长看来,职业技术大学虽然是大学,进行的却是职业教育,在很多民众的认知中,是低于普通本科的“职业本科”。
这也是当前我国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曾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但积极推进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不多,社会舆论也认为这是本科院校降格。
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在推进独立院校转设时,提出了一种方式:与高职院校合并,成为职业技术大学。
这也是两大重要教育工作的结合。一项工作是推进独立学院转设,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另一项工作是建设一类新的大学——职业技术大学,并已于2019年批准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
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实现了独立学院转设与高职院校“升本”,还做到了坚持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定位。但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态度却不同。高职院校普遍支持,因其实现了“升本”,而独立学院的师生却不太接受,认为这是学校降格,从普通本科变为了职业本科。
哪怕学校承诺“老人老办法”,在读学生将顺利完学业,获得转设前独立学院的文凭,可学生和家长依旧担心转设为职业本科后,被贴上标签,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需从顶层设计消除职业教育歧视
有人说,独立学院师生反对的是和高职合并,因为两者地位不对等。但这种说法并没有抓住重点。如果合并后不是职业技术大学,而是某某大学,家长和学生还会反对吗?之前,我国就有高职院校合并进重点大学,也没见有人反对。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几乎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应进行职业教育,独立学院当然也不例外。出现当前独立学院师生不愿意转设为职业本科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这也意味着我国要把职业教育真正建设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任重而道远。
而其根源就在于,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作为“层次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的教育,而非“类型教育”。在中考时,普职分流就变为“分层”,在高考时,高职统一招生也被安排在最后批次。
一些高职院校升本后,不愿意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就是想摆脱低端办学定位。而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则应该是包含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教育,如专业硕士就是职业教育。同时,普职完全平等,可自由融通。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而建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就是具体措施之一。
推进这一转变,显然不可能仅靠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来实现。为此,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按建设高质量类型教育,来构建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切实消除对职业院校的歧视。否则,歧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也将成为我国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阻碍。
□熊丙奇(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