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校合并”之后,浙江大学终于成为国内高校真正的强者,稳居国内大学五强之列。在浙大入围“双一流”之后,校长吴朝晖提出,浙大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要在30年后,建成世界顶尖大学。
这位一生与浙大结缘的计算机科学家,从求学、任教、从事科研工作,都在浙大。他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高的建树,在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如今,担任浙大校长六年,吴朝晖通过什么措施,让浙大“强者愈强”,未来又将如何带领浙大走向更高层次呢?
浙大校长吴朝晖
一生结缘浙大
吴朝晖出生那一年,正值文革开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读书成为一种奢望,但天资聪慧的吴朝晖,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总是抓住机会看书。
由于父亲是中学数学老师,善于指导学生,也懂得如何培养吴朝晖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知识的氤氲使吴朝晖对知识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后来学习计算机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吴朝晖从浙江省温州中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混合班,学习计算机软件专业。可能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他的一生从此与浙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浙大
在浙大,他接连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获得了博士学位。那时候,人工智能还是一个新鲜的技术,国内尚未成熟。吴朝晖在读博期间,获得了前往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的机会。在德国,经过2年的学习,吴朝晖俨然已经从一个计算机的初学者,变成了人工智能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毕业后,吴朝晖留校任教,仅两年的时间,便升任浙大浙大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此后,他便一路成长,从讲师到教授,从计算机系副主任到副校长,并于2015年正式成为浙大掌门人。
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
由于一直在浙大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吴朝晖主要的科研成果也是在浙大完成的。
吴朝晖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已经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
吴朝晖曾经提出混合智能体系结构及脑在回路的信息处理模型,发明了多种脑机间智能交互、融合增强的实用的技术方法;此外,他还主持构建了听视觉增强的大鼠机器人等原型系统,极大地推进了计算机走向智能化的进程。
吴朝晖的重大学术突破为他赢得许多大奖,其中包括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所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以及多项省部级奖项。
2017年,吴朝晖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这个国内最高的学术机构里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权威带头人。
吴朝晖 浙江大学
带领浙大走向世界一流
除了作为科学家的身份,吴朝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就是浙大的校长。对于这位人工智能的专家来说,执掌浙大是责任重大,同时也是他寻求新的突破的机会。
众所周知,自1998年“四校合并”之后,浙大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度成为国内仅次于清华、北大的一流名校。2017年,浙大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后,校长吴朝晖就提出,浙大的目标就是“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具体来说,浙大要在2035年左右进入世界一流的前列,2050年左右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为了要实现这一30年后的宏伟目标,吴朝晖又根据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吴朝晖坚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担任浙大校长后,他实施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治校方略。
吴朝晖提出,浙大要建设创新型大学,培养拔尖的创新创造型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营造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从“四校合并”后,新的浙大就采用了开放式的发展途径。今天的浙大学科设置齐全,共有一级学科60个,二级学科300多个,覆盖了除了军事学之外所有的大门类。
并且, 浙大的学科不仅“全”,而且“强”。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浙大有近40个学科被评为A类。在吴朝晖等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浙大重视学科融合,交叉学科走在国内高校前列,体现了对未来知识体系的超前认识。
浙大有“东方剑桥”之誉
吴朝晖的一生,几乎都与浙大紧紧相连。如今,在学术研究之余,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浙大的管理上,也是希望能早日带领浙大走向世界一流。
希望在吴朝晖校长的带领下,浙大的办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让“东方剑桥”,成为世界的浙大。
中国教育在线:《40年40人:强者愈强,争创一流,让浙大这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帜继续飘扬》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吴朝晖: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