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总是念叨着“高手在民间”,可是限于知识传播的局限性,真正突破千难万难,接触理科最艰深领域的民间高手少之又少。
然而有一个来自于河南山区的小伙十分幸运,凭借着对于数学的热爱和天生超群的天赋,成功的推动了“卡迈克尔数”这一百年难题的研究并得到认可与尊重,并为自己争出了一片天,他叫余建春。
余建春1983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从小在大别山区长大。河南本就是高考大省,考生之间竞争内卷极其激烈,山区县市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丰富,方方面面都限制着余建春的成绩。
虽然他本身狂热的喜爱数学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因为偏科严重,其他科目分数较低,使其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最终不得不进入到郑州牧业工程学校学习。
毕业后,余建春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在一家物流公司做物流员,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为运输的货物打包。
但是现实工作和生活的挫败并没有彻底消磨余建春的斗志,他自从学生时期接触到数学之后就一直为期所吸引。
在物流公司工作期间,余建春更是用数学这一爱好作为自己超脱苦难生活的庇护所。虽然没有优秀的师资和优渥的研究条件,但是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令余建春可以更加自由的阅读数学有关的书籍。
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也突破了地区和社交的限制接触到了更高深的数学理论,并与一众数学爱好者在互联网上尽情的交流他们对于数学的领悟和见解。
余建春在此时期拼命的获取数学有关的养分,并依靠自己出众的才华在一些数学难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这也为余建春带来了生活的转机。
2016年,余建春来到了浙江大学,此时的他,是浙江大学数学系蔡天新教授的座上宾。
早在一年之前余建春就在“卡迈克尔数”这一数学难题的破解和论证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通过自2007年起8年来的努力,得出了一定条件下“卡迈克尔数”(Carmichael数)的判别准则。
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小科普,“卡迈克尔数”又称“绝对费马伪素数”,指的是一种数字n,必须满足所有与正整数b互质,且都能满足同余式b^(n-1)≡ 1 (mod n)这样的公式,则数字n为“卡迈克尔数”。
幼儿园降维的解释就是满足特殊公式的伪质数,这种伪质数非常稀少也非常难以判定,一亿之内的正整数中仅有255个这样的伪质数。
“卡迈克尔数”这一概念自从1912年被罗伯特·丹尼尔·卡迈克尔(Robert Daniel Carmichael)提出来后,百年来吸引了中外无数数学家一直都在对其攻坚破解,众多数学家前赴后继的苦思求索不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卡迈克尔数”。
甚至有学者通过超级计算机不断构建模型,希望利用超级计算机强大的算力去寻找出判定“卡迈克尔数”的准则,但是始终因为不得法而缺乏重大进展。
单纯来讲“卡迈克尔数”本身并不值得如此多的人花费这般多的精力去研究,奇特就奇特在“卡迈克尔数”本身是可以通过“费马素数测试”的,但是本身又不是一个素数,这也就是其“绝对费马伪素数”名号的由来。
“卡迈克尔数”的存在,根本上动摇了数学界百年来用素数测试来判定数字素性的准则。可以说掌握了“卡迈克尔数”的判定规则有助于数学界这一基础学科打破数百年来的局限,大大的扩展数学理论的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奇特”的数字可以吸引这般多高素质人才研究的原因。“卡迈克尔数”这道流传百年的数学难题,竟然就这样被一位33岁的物流员来破解,不仅其他人不信,余建春自己也是不敢信的。
因此,他通过互联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得知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蔡天新教授是国内该领域的专家,在得到蔡教授联络方式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自己的演算过程发给蔡天新教授验证。
蔡天新教授在收到余建春的邮件之后,不仅仔细推敲,还将余建春的推演过程发布在媒体上,让更多的数学专业人士验证。
在得到了圈内众多学者确信可靠的肯定后,蔡天新以及其团队对此高度重视,特地请来了余建春前来浙大与其探讨。
探讨的结果是可喜的,余建春的判别准则最终被数学界接纳,无论中外整个数学界都利用余建春的研究成果寻找到了更多的“卡迈克尔数”。
就连一向对中国数学界傲慢轻视的美国数学界也同样被震动,密苏里大学数学家威廉·班克斯William Banks就曾在CNN的采访中盛赞余建春对于“卡迈克尔数”判别的重大贡献。
在余建春与数学界不断交流之后,余建春学历也不高,基础学识差的缺点被不断发现,针对于“卡迈克尔数”领域的问题还好,一些教授学者请教余建春对于其他数学理论时,余建春往往无法应答,就连相对基础的数学原理了解也不透彻。比如说余建春在浙大与蔡天新团队讨论时,蔡团队一位成员咨询了余建春一个同余式问题,余建春当即面容尴尬,说自己并不会“三横”。
可以所谓的“三横”确是“卡迈克尔数”论证中最基础的概念。蔡天新教授也坦言,他的研究成果至少是硕士水平,只是里面缺陷很明显,系统的基础知识太差,明显是没学习过。
数学基础知识的匮乏严重的限制了余建春在数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和领悟,如果不补齐短板,余建春在学术上更进一步将无比艰难。
数学领域的限制也就算了,因为余建春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在国内外A级期刊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在中国大陆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根本没有留在大学任教或进入研究所攻坚的机会,固然对数学界有所贡献。
但是毕竟只是“个人爱好”,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为了研究数学,余建春生活拮据,生存都成问题,就不要妄谈再创佳绩了。
不过好在一些私营学术机构在得知余建春遇到的困难后施以援手,给了他一份研究员的工作,生活的稳定与宽裕,家庭生活的幸福终于能使他心无牵挂的继续自己的数学研究。期待余建春能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