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院校

郑强怼出国留学生: 祖国培养你, 你却远走高飞, 培养不是白搭了吗

2005年5月,一名教授正在某大学校园的主席台上做演讲报告。他的演讲行云流水、风趣幽默、激情四射,被观众们127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这名教授就是郑强。

郑强今年已经61岁,耳顺之年的他不仅没有一点点暮气,反而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如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他锋利而不羁的言论如鲁迅一般犀利,直击人们的心灵,被大家广泛传播,他也因此被称为“网红校长”“中国第一愤青教授”。

说他是网红一点不假,郑强教授所到之处经常跟大明星一样被围观,他调侃自己享受的是“刘德华待遇”。以至于一些大学校长都说,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郑强现象”

郑强到底有多牛?他为何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风靡全国,成为许多大学生心中的偶像?

郑强到底有多牛?

在浙大任教时,郑强看见一个领导总在教室前的马路上逆行。

有一天,郑强实在忍无可忍,看不过去,索性迎着过来的汽车,把自行车停在那里。

车子被迫急停,司机立马下车,对着郑强厉声呵斥道:“你在搞什么名堂,你知不知道这是谁的车?”

郑强迎着对方的目光,怒怼道:“你知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是浙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司机一听,上了车,灰溜溜地开走了。

还有一次,他看到浙大图书馆前面有几个水池,许多图书馆的员工在那洗车,脏脏的泡沫水在图书馆门口流了一地。

大家都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去管。

郑强看到后,说:“没有人管,我管!”

他到了图书馆,跟一个管理员说:“请把你们的馆长叫过来!”

有几个女员工看到他严肃的神情,说郑强是哪级领导,凭什么管这事?

当时郑强还不是校领导,只是浙大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就是看不惯这种风气。

郑强当面跟图书馆馆长就此事沟通之后,再也没有人在图书馆门口洗车了。他的言行得到了浙大师生的交口称赞。

他就是这样一个嫉恶如仇、痛恨某种特权和歪风邪气的人。

如果你认为郑强只有嘴皮子功夫,那就错了,他可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1978年,18岁的郑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他一心扑在自己钟爱的高分子领域。

1985年和1990年,他又相继在四川大学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依然是他热爱的高分子专业。

郑强说:“因为我打心眼里热爱这个专业,我才付出了很多努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郑强在1992年又去日本京都大学留学了3年。他说为完成一个实验,曾经连续一周住在地下室,跟仪器相伴而眠。

当实验成功后,走出地下室的郑强,感觉阳光有点晃眼,但是那种快乐和充实真是妙不可言。

三年学成后,郑强回到了母校浙江大学。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浙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研究高分子方面的学术团队。

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担任了浙大高分子系教师,研究室主任、分院院长和校党委副书记。

虽然他有这么多行政头衔,但是他在高分子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主持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还主持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简直不要太牛哦!

一般教授每年写十几篇论文就很不错了,但是他却可以平均每年写33篇Sci论文,累计已发表Sci论文520余篇,授权专利超过40项,并获得了各种科技进步奖。

他平均每年的科研经费达2300多万,其科研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逾20亿元。

别以为这些成绩唾手可得,那都是郑教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做到的。

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郑强每天工作19个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常加班睡在办公室,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

近些年,郑强教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国有千万个大学党委书记,但是他却是最牛点击量书记。

这么牛的一个人,为何不专注搞科研技术,反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网红教授”呢?

这还要从2003年的那个帖子说起。

一个敢说敢做的大学校长

郑强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在2003年那个让他出名的帖子中,他就深刻、犀利的指出了国内教育的问题

他说这种教育,让年轻人没有了活力和创造力,缺乏先辈身上那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因为这个帖子,他开始走红,他也成了教育行业敢说敢做的代言人。

之后的十几年,郑强一发不可收拾,分别在在国内多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200多场演讲,而且场场爆满,会场都是被围的水泄不通。

据说有的男生为了听他的报告,用双手吊着门口的铝合金把手,一动不动的听了两个多小时。

他的演讲言辞犀利、语出惊人,正中当今社会和时下教育的痛点和困点。

而且他没有架子,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因此被喜爱他的大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强哥”。

正所谓金刚怒目也是慈悲,“强哥”的犀利之语,凸显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款款深情,对祖国的拳拳爱国之心。

强哥建议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要去出国留学,因为小时候在自己的家乡读书,才会留下感情记忆,才会有家国情怀。

他最出名的理论就是“科学是有国界的”。“如果说科学无国界,为何钱学森当年想回到中国时,就被美国人关了三年呢?”

他强烈要求大学生出国学成后,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否则,“祖国培养了你,你却远走高飞了,祖国对你的培养不是白搭了吗?”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强哥曾经在日本留学三年,学成后谢绝了日本老师的挽留,而是毅然选择回国。

当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感受到中国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恨不能早点毕业回国,用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

当时有三个同学跟他一起在日本留学,只有他学成后回到了祖国,那三人都留在了日本。但是,他的日本老师唯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的同学中,有几十个都在美国著名的公司工作,但是他却丝毫不羡慕他们的高薪,他说他的根在中国。“如果大家都出国了,那中国谁建设呢?”

他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深感忧虑。他认为现在的教育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怎么可以把老年人的稳重、官场的深沉,把它当成优点去教我们的孩子?”

他认为,目前中国学生的学业太重,缺少创造性。“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我认为是不准确的。”

郑强认为,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一定不能过早透支潜力。

他建议,孩子小时候就要多玩玩,要释放天性,长大后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不是让孩子跑得太早、跑得太累,反而后面变成了跑不动、跑不远。

作为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郑强认为,大学教授一定要深入学生当中,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

在浙大工作期间,他把高分子楼比喻为他的“情人”。他在离开浙大的头一天,就是与他的学生们跟“情人”待在一起。

他那天穿着浅蓝色衬衣和深色西裤,给同学们激情四射的上了高分子的最后一课。

上完课后,一个学生打开一本电子相册给他看。当看到自己从小到大的各种照片,郑强瞪大了眼睛:“哇呀呀!你们这是从哪里搞来的?”

他对学生的论文也是严格把关,每次给他们的论文批注都写得密密麻麻。看到好的论文,他还要在结尾写一句:“好文情深”。

因为他的真诚、随和、没有架子,在浙江大学任教多年,他几乎每年都被同学们评选为“最受欢迎老师”。

有人说:“中国不缺高水平的大学教授,更不缺大学校长,但缺少个性鲜明、敢说敢干、敢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大学校长。”

这句话就是对强哥最好的赞美。

身体力行,为西部教育做贡献

郑强一直对祖国西部怀有深厚的情感,他说西部虽然穷,但是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部的孩子有理由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2012年,郑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从浙江大学转到贵州大学,担任了四年多的校长。

他说,“我有信心让贵州大学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故乡有感情,对祖国有责任感,让自己有尊严。”

可是,上任伊始,他就有诸多的“看不惯”:

他看不惯贵州著名学府的校门居然破烂不堪;他看不惯校园里树林的杂乱无章无人管;他看不惯学校没有校车,教师每天挤公交上下班。

不过,他最看不惯的是学校的风气:学校已经有8年没有对教师进行考核;有的教授居然一年都不写一篇论文。到下面巡视时,他发现主考老师在上面玩手机,学生在下面翻书。

看到这些现象,郑强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样的大学文化,何谈凝聚力!如何吸引人才!

他强势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建校门;修整道路;建立教师考核体系;在全校推行“通识教育”。

他还根据贵大的特点和地理优势,增设了烟草、茶叶、酿酒等专业;要求大一新生不分专业,理工科也得上人文课程。

他顶住了各种压力和反对的声音,牵头启动建设贵大新校区,使贵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他还为贵大吸引了不少资金,走的时候留下了50多亿的建设资金。要知道,贵大之前每年的资金来源不过1亿。

2020年4月,郑强任命到太原理工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当时他已经60岁,在这个年龄去西部大学任教的,他是国内第一人。

有一句俗语,不招人妒是庸才。郑强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他到太原理工任职,增加了这所西部大学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在太原理工的任命大会上,郑强把自己的任务概括为12个字:“为何而来,来做什么,怎么来做。”

上任后,他开始积极为学校筹措资金,并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跟母校浙江大学结对子。

这三项措施实施后,一年之内就招聘了300多名博士等人才,包括聘任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引进了3名副校长。而且收获了大笔资金,解决了一部分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

如今郑强任期已经一年多了,太原理工可谓鸟枪换炮,面貌焕然一新。

有网友羡慕这所大学的师生,说他们“上辈子修了什么福,今生能够等到强哥的到来。”

郑强教授一直倡导学生要有感恩之心。在太原理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让学生们给后勤和保安人员鞠躬,让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为在学校工作感到光荣。

这样敢说敢干、有悲悯之心的大学教授,大家从心底为他点赞。

懂教育真谛,有教育情怀

作为一个教育者,强哥深谙教育真谛,有很深的教育情怀。

郑强认为,大学的灵魂不在校园是否美丽,设施是否齐备,而是要看这个大学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懂得尊重科学和人才的大学,才是送给孩子们的精神财富。

有一次,强哥在衡水中学给全国的中学校长作报告。当他把程开甲的照片拿出来,问大家知不知道这是谁?结果在场的3000多个著名中学的校长没有一个说得出来。

他当场发飙,说这是我们的悲哀。我们就记得那些发了财的老板,却不知道这位伟大的共和国功勋。

程开甲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80年前,他在浙江大学逃难的路上学习了数理化,后来从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到中国。为响应祖国号召,他不惧艰难,到条件艰苦的罗布泊,为我国的核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强对程开甲院士一直心怀敬仰之心。他说,“跟伟大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崇高。”

他认为浙大的精神财富,就是竺可桢老校长,当年带领学生西迁几千里,在遵义湄潭办学的那七年,树立的“求是”校风。

他一直躬身践行浙大的校风,他希望浙大也要铭记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贵州大学任教时,郑强把“最美抗癌女孩肖丽”的感人事迹,作为贵州大学的精神财富。

肖丽出生在是贵州湄潭县一个农民家庭,高考时身患骨癌,却凭着顽强的毅力,以544的高分考上了贵州大学。

郑强作为贵大的校长,在2012年7月19日亲自来到肖丽的病床前,把那份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她的手里。

他紧握着肖丽的手,哽咽着说:“孩子,你抱病学习,以优异成绩考上贵大,贵大以你为荣,你是中国最美的女学生。”

他还说:“开学了,你不能走,抬,我也要把你抬进贵大……”

肖丽也亲切地喊他强哥。

遗憾的是,收到通知书才一个多月,8月27日晚,18岁的肖丽就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去世。这个总是微笑的坚强女孩,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得知这一消息,郑强难过不已。他放下繁忙的工作,来到湄潭参加了孩子的追悼会,并向她的遗体深深鞠躬。

郑强说,虽然肖丽还未来得及踏进贵大的大门,但是她坚强乐观和勤奋努力的精神,是留给贵大的珍贵财富,也必将会激励贵大的学子们。

现在的强哥已经有了白发,眼镜后面的眼窝开始变深,但是他依然目光如炬,头脑清醒,什么都能看透。

他一直强调教育的根本,不是教育孩子挣大钱过好日子,而是要有完美和健全的人格,要做一个有民族自信的人,一个有精神境界的人。

他说,当今的中国,多么需要鲁迅的傲骨和钱学森式的爱自己国家的科学家。

他还说,我们中华民族必须有一些智者站在民族的前列,唤醒和指引民族的发展和前行。

因为他太火了,所以社会上难免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坦率真实,是社会的一股清流;质疑他的人,认为他言辞过于激进,不像大学教授。

面对外界的种种言论,郑强曾说:“我很孤独。”

郑板桥有一句话是“难得糊涂”。做个清醒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但是,我们的国家需要的就是这样清醒的人,这样敢说敢做的人,这样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人。

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 END .

【文| 伊人】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