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玉娇
“双减”落地数月,一系列的实施细则,
让老师和孩子都轻松了不少,
有家长担心,
老师不布置作业了,孩子也不听我的话了,
现在天天玩得这么开心,将来考不上高中,
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双减”说到底,
“减”的只是这两项:
学生作业和学生校外培训。
有网友一语道破双减的“实质”:
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学生,二减不重视的家长,本质就是筛选。
这三类孩子,是潜在的“人才”,
在容易在“双减”政策下,脱颖而出!
快来看看,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类?
喜欢阅读的孩子
“双减”实施数月后,
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段视频,引发了无数家长的担忧!
一个学生躺在沙发上,翘着二趟腿,
在游戏的世界中享受着升级打怪的乐趣。
最不可思议的,是视频的配文:
感谢双减政策,不然哪有机会玩手机啊!
看得出,孩子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家长也没有丝毫担心,反而有点得意。
同时刷屏的,还有这样一组照片。
同样是周末,在杭州临安区图书馆,
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阅读各类书籍。
“神兽”们作业少了,培训班少了。
于是,一楼儿童借阅室人气满满,
借还量破万,同比增长55.8%。
全国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说:
“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
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
很多父母不知道,
课堂之外的生活,
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
而热爱阅读、能够抓紧一切时间“多读书”孩子,
无形中赢在起跑线上。
除了成绩的提高,阅读还会让人拥有有更广阔的思路,
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具备“终身学习,终身进步”的能力。
阅读的习惯,只有从小培养,
才会像吃饭睡觉一样,
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要给孩子营造阅读的环境。
如果有条件,最好把孩子带到图书馆,
孩子可以在浩瀚的书海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
此外,周围孩子们都在认真看书,
这样的氛围无疑最能让孩子沉下心来看书。
在家里,也可以给孩子搭建一个“阅读空间”,
一个装着各类书籍的大书柜、
一张舒适的椅子,一盏精巧的小台灯,
就能让孩子的阅读充满仪式感。
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什么就读什么,
不必做太多限制和要求。
进入小学后,可以对阅读做一个长期的规划。
可以参照《语文课程标准》,来规划孩子的课外阅读。
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大概需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并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的难度,
从童话、寓言到篇幅较长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学名著;
从浅显的科普杂志到科幻作品;
广泛涉猎历史、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课外读物,
通过大量阅读,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孩子的阅读既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
徐捷在《深度阅读》一书中提到:
阅读一本书不能带有功利性的心态,
但必须带有深度思考的思维;
不能停留在书本的表面,必须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
再将获得的知识点转为成自身的能力。
引导孩子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提升阅读效果,可以借助这些方法:
大声朗读书中好的语句,或者抄下来、背起来;
选择喜欢的篇章,持续默读10-15分钟;
鼓励孩子在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篇目以后,
分享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最好是让孩子写读后感,
不仅能更深刻理解书本内容,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兴趣广泛的孩子
最近,音乐人王力宏给儿子起小名“王一”的事儿,
被网友们津津乐道:
不愧是学霸,
全名五笔,没有一笔是弯的。
娱乐圈里,不乏好看的面容,
但像王力宏这样的明星,却是罕见。
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会说7种语言,
精通创作、编曲等等,也能演奏多种乐器,
更让人羡慕的是,
他还是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最年轻的博士。
高分又高能,多才还多艺,
难怪会成为娱乐圈里的“常青树”。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
孩子之间的比拼,不再只是试卷上的分数。
有多项技能傍身的“复合型人才”,
无疑能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而这样的人才,
无一不是从小就有着广泛的兴趣。
早就有发展心理学研究表示:
兴趣广泛的孩子,不仅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遇到挫折和苦闷时,也有更多排解方式。
“双减”之下,家长要多元化地培养孩子。
培养兴趣爱好最好的方式,
不是花钱把孩子送进昂贵的兴趣班,
而是花时间陪伴,
把让孩子独自练习的枯燥难熬,
变成亲子陪伴的温柔时光。
演员刘涛的女儿王语嫣,
琴棋书画都学得颇有模样,
刘涛曾在采访中透露过“秘诀”——当陪练。
“小孩子有时候毅力不足、没长性,
就当“陪练”,和孩子比赛。
孩子个性好强,慢慢地就坚持下来了。”
要帮助孩子在众多的兴趣中,寻找到“一技之长”。
如果说,广泛的兴趣能够让孩子的人生更加丰富有趣,
一技之长,则是让孩子拥有立足社会之本。
帮助孩子在众多的兴趣中,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
鼓励他长久地坚持下去,成为“专家”。
在东京奥运会夺得首金的射击冠军杨倩,
从小就是个学霸,做美甲、玩手工也样样拿手。
其实你可以发现,
一个有着广泛兴趣的孩子,
她的生命热情也会更加旺盛。
被允许可以“古怪”的孩子
心理学学者李雪说:
“正常发展的孩子,天然会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心。
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其实都是孩子与生俱来想要探索的。”
所以,每个孩子天然拥有学习的内驱力。
家长要做的,
就是唤醒孩子的这股“原始动力”。
尊重孩子的个性,点燃孩子的热情。
使孩子的生命不断觉醒。
还记得那个被封为“韦神”的数学天才韦东奕吗?
最近,他又获得了 2021 年达摩院青橙奖的百万奖金。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小时候却是个不合群的“怪人”,
不爱和小朋友玩,只有一头扎进数学题里,双眼才会放光。
韦东奕的父母没有因为孩子的“不合群”而焦虑,
而是引导他发挥特长,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展示自己,
最后,他成为了北大数学院的“封神”人物。
一位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高中语文老师,
曾经形象描述过这么两种孩子:
一种是,当你看他的时候,
感觉不到太强烈的个性,
按照老师安排完成很多事情,
这样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不差,
但是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表现平平。
另一种是,当你看他的时候,
或许有些古怪、有些不一样。
但他爱上某个东西时,
能够聚精会神,全力投入。
生命仿佛熊熊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活力。
这种让人“聚精会神,全力投入“的能量,
是无需外界驱动,发自内心的行为。
“双减”之后,
学校和老师的监督少了,
校外培训的助力没了,
越能感受到内心需要的孩子,
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变,
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喜好,
父母如果能根据孩子的兴趣,
帮他规划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孩子在兴趣和理想的驱动下,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经常逛B站的家长可能会发现,
相较于前几年充斥的“鬼畜”、“动漫”文化不同,
如今的B站,早已成了一群小发明家的天地。
一位00后视频博主“凌十七”的手笔。
耗时200天制作的机器人“Devil”,
能全天候、全场景跟随主人提供各种服务。
视频号“影视飓风”的博主Tim,
用高空气球将8K、360°全景相机送上了30000米的太空,
将壮阔的近太空地球外貌,呈现在观众眼前。
更别说之前名声大噪的“稚晖君”、“何同学”......
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次次点燃创意的火炬,
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令人惊叹的发明。
而那些创意十足的孩子,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外,
究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那便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特别爱问“为什么”的时期,
“为什么鱼儿只能在水里游?”
“为什么天会打雷下雨?”
......
孩子天生对很多事务都感兴趣,
这些千奇百怪的“为什么”,
正是指引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最佳契机。
家长不仅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也要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并由此激发孩子对系统学习课堂知识的热情。
“双减”更考验父母的格局
对21世纪儿童教育提出了“四个C”的要求:
创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交流(Communication)和协作(Collaboration)。
创造力,排在了“四C”的首位。
华为公司资深顾问田涛在《我们为什么爱做企业家》一书中提出:
破坏就是创造,而且比创造更伟大。
尤其是孩子童年时的“搞破坏”,
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要允许孩子“搞破坏”。
如果孩子喜欢“拆东西”,不要责备他,
而是多收集用过的物品,让他拆个够,
引导他拆后重装,甚至改造得更好用;
如果他喜欢乱涂乱画,就引导他画出更好玩的作品。
就像河南平顶山的这位李先生,
带着8岁的女儿去菜地拔萝卜,
却收获了一堆非常治愈的“萝卜娃娃”,
他大手一挥:
家里种的萝卜多,女儿可以随便画!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
看得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那些把双减等同于“不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家长,
减掉的,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优秀的家长,会重新思考如何适应新政策,
适时调整教育途径和方法,
让孩子抓住“双减”的机遇弯道超车。
就像教育部倡导的那样:
充当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
真正参与到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中来。
与家长共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