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高考

浙大在经历院校合并后, 实力跃居全国前5, 吉林大学为何不升反降

少年问禅师,“为什么合并前的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都是很好的大学,合并后,吉林大学的名气和排名不升反降呢?”禅师随即拿出一把花生仁,一把芝麻,一把核桃仁,一把杏仁和一把瓜子仁递给少年:“分别尝尝,看看好吃吗?”少年尝完,满意地点点头:“好吃!”于是,禅师又掏出一块五仁月饼,递给少年:“你再尝尝这个。”少年尝完,恍然大悟。

这让我想起2000年前后的那场各大高校掀起的一片合并潮。强强联手,资源整合,欲打造一批世界知名大学,有将近2/3以上的高校都经历了拆分与合并。而高校合并潮后,一些大学实力显著提升,而另外一些高校的实力不升反降。这两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就是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

很多网友都认为,浙江大学在这轮合并潮中,打出了一手的好牌,让浙大在今后的排位中一直在3-5名。吉林大学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手的好牌却打得稀烂,综合实力不升反降。

究其原因,通过几个事件串联,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来理解。

1、

任何一所高校,要想和另外一所高校合并,绝非轻松简单。级别不同、直属部门不同,合并更是难上加难。浙江大学在当年的合并,更不像外界想象那般一帆风顺。

先说下背景:浙江大学在1998年的合并,是首个重点高校合并案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试点和标杆。用一句话来阐明:它是我国在2000年高校合并的一个样板,相当于是国家力量在推动。

再来看合并的高校: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这四所高校都是重点高校,又有一个相同点:同根同源。1952年,正值中苏关系蜜月期,新中国仿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综合性的浙江大学按照苏联模式被拆分成了多所单科性大学,部分系科并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大学,这就是现合并的4所。

分出去的浙江农学院在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学院也在同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李兰娟院士的母校),浙江师范学院在1958年更名为杭州大学。

很显然,这四所重点院校在合并中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社会舆论的压力也会减小。四所院校在学术、科研、历史底蕴上更为接近,同时,依靠长三角的经济优势,民营经济强大,尤其是高新企业的迅猛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得要比东三省好很多。这样一来,即使在合并后出现某些学科变弱,靠顶级人才来弥补,还不至于拉跨的情况出现。

浙江全省只有浙江大学这一所985、211,自然不会亏待。本来家底就厚实,再加上国家教育部的财政支持,生源都是来自于江苏、浙江等高考大省的优势考生,想不行都难。

其实参照下华东五校的顶尖学科,无论是合并之前还是合并之后,综合实力均极强,学术交流、学校之间人才交流极其频繁,完全好于东三省的院校。

这里插上一句:当初浙大的合并,对于前浙江大学的学生和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毕竟能考入老浙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合并,犹如文凭注水,搁谁愿意?

2、

吉林大学的合并,是由六所高校组成:原吉林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4年并入),这里只说前面的5所。

这几所学校在历史上,不像浙大的四所院校,是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吉林工业大学,前身是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隶属于机械工业部,曾经的“机械四小龙”,工科实力相当雄厚,在并入之前是一所211院校。

长春科技大学隶属于国土资源部,白求恩医科大学隶属于部队,长春邮电学院隶属于原邮电部。可见,吉林大学的合并基本是由政府行政命令主导,才能顺利完成。几所学校隶属不同部门,合并时遇到的阻力自然不会小。只有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学科设置与其余四所差别较大,其余四所院校无论在学科拔尖、院系设置甚至是学科带头人,都有大量的重叠。

5所学校,5套不同的领导班子,5个同一领域不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合而为一。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合并后,接踵而起的又是校区统筹管理,基础设施统筹管理、分配,师资力量统筹等等。6个校区,7个校园,每个之间都是相互独立。

同时,受限于东北经济的乏力,吉林省的经济在全国一直排在中下区,自然在高校财政支持上捉襟见肘(相比较于浙江),吉林大学在当时合并时产生的负债严重,产学合作也不顺利,衰弱的情况自然不可避免。

3、

并不是每一所院校的合并,都有助于大学的发展和建设,有时候,更像是一种智慧与远见。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