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件大事。
考研成绩出来了。
457万考生,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
有人考得特别好,激动得哭了半小时。
有人成绩欠佳,竟然直接去跳河自杀。
浙江丽水一个女孩,考研成绩不好。
她郁闷到了极点,在亲友群里透露了轻生的想法,然后就失联了。
父母吓坏了,赶紧报警。
民警发现她时,她已经跳进了冰冷的河里,差点被淹死。
万幸警方行动快,救了她一命。
你看到这个新闻,可能会有点嘀咕吧——考研没考好而已,至于吗?
理解。
好多考研的孩子,都说他们特别能理解女孩的心情。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考研已经热到了什么程度,难到了什么程度。
为什么这几年考研这么火热?
为什么考生们这么拼命?
考研真的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了吗?
今天,我想好好讲讲。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在读书,那么这篇文章值得读完。
01
先来看一些关于考研的数字。
有点枯燥,但你也许可以从中读出自己或孩子未来的命运。
在2016年之前,考研好像还不是一个特别必须的选项。
每年报考人数基本持平,大约都是几十万、一百多万,有时还会下降。
而从2017年开始,考研大军开始不断增加,而且涨得飞快。
2016年,考研人数是177万。
而到了2022年,已经暴增到457万。
短短几年,翻了一倍还多。
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是377万,已经因为增长快,引发过一波热议。
谁想2022年,这个数字到达了惊人的457万,一下子多了80万。
要知道,2022年,高校本科毕业生大约有600万。
那么粗略推算,大约有一半的应届本科生,选择了考研。
而在有些大学里,本科毕业生几乎是全班都要考研,不考的反而成了另类。
为什么要考研?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理由是多方面的:
想提升自己。
想增加就业竞争力。
对现在的专业不满意,想借考研换个专业。
现在的学校不理想,想借考研上个更好的学校,弥补高考的遗憾。
害怕成为社畜,而且找工作挺难的……
当然,也有人纯属跟风,看别人都考,自己也凑个热闹。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故事:
谁谁说是考研,但是根本不学习,书都没买。
谁谁报完名,最后没去考试。
……
过去这样“瞎混”的考生比较多。
现在也有,但各种调查都显示,这几年的考研大军里,这种“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孩子,比例越来越低。
大部分考生,都是在拼了命地学习。
考研满分是500分,以前380分就是大神了,现在已经有400分的人不能上岸。
分数一直在提高,不是考题简单了,而是考生们更努力了。
因为大家都越来越觉得考研很重要。
对于渴望人生有更好发展的孩子来说,它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全力突围的一次关键战役。
02
李月亮
“唯名校”,“唯学历”。
虽然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要扭转这样的用人标准。
咱们也都明白,名校和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可是,赤裸裸的现实,又摆在眼前。
比如硕士的薪水,就是要比本科高。
有统计显示,2020年的毕业生,硕士起薪7300多元,本科5100,一个月差了2200。
当然,本科和硕士还不只是钱上的差距。
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差别同样明显。
正常情况,好工作肯定首选研究生。
央企、名企、省直机关、中央部委……很多单位虽然也招本科生,但如果参加应聘的硕士很多的话,本科生其实机会渺茫。
甚至很多好单位,招聘时都直接要求必须研究生学历。
有句话描述用人单位招聘时的态度,残酷又现实:
博士请坐下,硕士请留下,本科请等下,专科请让下。
记得2021年4月,河南中烟的一份《大学生招聘拟录用名单》引发热议。
这家企业因为收入高,“一线生产操作岗位”都录用了多名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去做卷烟厂一线工人,不是大材小用?
招聘人员说,本来要求是本科学历,但因为报名的研究生很多,只好择优录取。
这样的新闻,近几年越来越多。
有人晒出2021年深圳中学的入职名单,全是一流大学的博士、甚至博士后,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还有个学美术的大学生吐槽,就连小学美术老师,都只要研究生。
也有个硕士小姐姐去面试中学老师,发现参加面试的一大半是博士……
网上还有人吐槽,律师事务所连实习生,都只要研究生。
有些用人单位也在悄悄提高招聘门槛,以前本科起,现在必须硕士以上了。
这些虽然都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多多少少说明些问题。
学历在贬值。
大概是因为这些年研究生一直在扩招。
研究生越多,本科专科生就越贬值。
大学生再也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了。
现在的本科生,越来越像三十年前的高中生。
研究生,倒是有点像当年的大学生。
对有些人来说,这是无关紧要的现象,但对找工作的人,却是瑟瑟发抖的命运。
所以,为了更好找工作,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孩子或者父母,会把“考研”当成一个必选项。
考研,就这样成了大势所趋。
03
既然大家都知道考研重要,都想成功上岸,自然也就都会拼命努力。
然后,竞争自然就越来越激烈,考研也就变得异乎寻常的难。
考研备战有多“卷”?
情况可能超出你想象。
从前我们都说,高考是孩子们人生最苦的一次拼搏。
但现在,备战考研的年轻人,努力的劲头完全不亚于再战一次高考。
高校里,他们大清早就站在寒风里等图书馆开门,深夜了还在路灯下看书。
深夜或凌晨,他们为了不影响室友,会跑到天台,点着台灯挑灯夜读。
湖南岳阳的一个小伙子为了考研,每天5点起床,用掉了60支笔、30个草稿本。
一摞摞的书和试卷,背后是日日夜夜的苦熬。
其实,考研学生面临的环境,比高考更复杂。
备战高考时,周围的同学都在一起努力,老师也天天盯着复习,大家都在为了一个目标前进。
而考研时,老师不会管你,身边还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已经保了研,或者找到了好工作,或是没什么事干,整天美美美啊,玩游戏啊,吃大餐啊……
你要抵抗的干扰和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比高考大多了。
最关键的是,现在高考录取率很高,80%的考生都能上大学。
但考研的录取率低多了,大部分考生,面临的都是残酷的结局:
起早贪黑拼尽全力,最后却白忙一场,哪儿都上不了。
这种高强度的努力,和非常考验意志的自律,以及完全无法预知成败的迷茫,叠加起来非常折磨人。
难怪考研出成绩时,大家会那么紧张。
也难怪考得好的孩子,看到分数时会那么激动。
那个用掉60支笔的小伙子,也得到了时间的回报。
看到成绩,他惊喜地大吼了两声,然后趴到桌上嚎啕大哭。
有个女孩,备考一整年都没睡好觉,还经常吐。
最后看到成绩,和妈妈在家抱头痛哭。
这一路,不容易啊。
不过能有好结果,多少付出都值得。
关键是很多孩子,为了考研百般努力,最后却一无所获。
那真是好痛苦。
大家把考研失败叫“没上岸”。
想想这场景:
和400万人一起漂泊在知识的大海,顶着狂风巨浪奋力地往前游。
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却没有到达彼岸,淹没在大海里……
对于年轻的他们,真是不太好承受。
04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真的有必要这么痛苦这么卷吗?
从宏观上说,国家培养研究生,其实是为了选出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将来去做更重要的事。
社会不需要所有人都去考研,都接受那么高的教育。
很多岗位,本科专科学历足够了。
有些蓝领岗位其实职专学历就完全可以。
但问题是,没几个人愿意把自己或孩子的人生规划定位蓝领。
每个人都盼着孩子有出息,谁都不想矮人一头。
只要有可能,大家都想往上冲。
所以,当研究生越来越多,当很多好工作渐渐成为研究生专属,大家自然都想也拿到一样的入场券。
而当读研成了很多人的“刚需”,研考就越来越像高考。
你从大三开始学,我大二就做准备。
你报两个培训班,我一鼓作气上三个。
你晚上学到十点,我必须坚持到十一点……
所有“志在必得”的事情都是这样,只要少数人特别拼,就带得多数人不得不跟着拼。
然后大家就越来越卷,最后每个人都好辛苦。
有什么办法改变这局面吗?
我没想出来。
因为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如此。
第一,学历在贬值,本科生越来越多,找工作时竞争力不强了。
第二,现在的孩子都被父母寄予厚望,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初入社会时,有更高的起点。
所以,考研的路上就挤满了人。
而且以后还会挤上越来越多的人。
这种现象对吗?
好像不对。
但如果你问我,你或者你的孩子将来要不要考研?
我还是会建议:
有可能的话,还是要考。
当然,也要知道特别难。
更要允许自己考不上。
因为读书的确是通往更好人生的金钥匙,而现在这把金钥匙太抢手。
你能抢到最好,抢不到,还可以找一把银钥匙。
也许没那么好用,但依然可以打开很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