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个男孩出生在福建,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陈勤,取“天道酬勤”的意思,陈勤的父亲曾经想要在商业界闯荡闯荡,可惜失败了,父亲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从儿子出生开始,父亲便希望儿子能够发奋苦读,成为精英人士。
也许是父亲的期盼起了作用,陈勤从小就有着超乎常人的聪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在24岁便拿到了博士学位,在美国找到了薪资待遇优厚的工作。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陈勤前途无量的时候,他却从高楼上一跃而下,以一种决绝的态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什么让前途一片光明的他选择自杀?
天之骄子
人们在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位青年才俊背后的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反而是一片狼藉。
故事还要从陈勤的学生时代讲起,从童年开始,陈勤接受的便是一种单一的价值观,那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成为人上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陈勤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两人都是普通的工人,收入有限,能够提供给他的教育资源同样有限,但正是这样,读书才成为陈勤这个普通孩子唯一能提高自己阶级的门槛。
也幸亏陈勤天生聪明,别的孩子上课学上十遍也学不会的东西,他一遍就能学会,老师常常为他的聪明感到惊奇。
在学校里,陈勤毫无疑问是一个风云人物,没有谁会不欣赏一个天才少年,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是别人眼中的焦点,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而且他并非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他有着自己的爱好,他一直非常喜欢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从小便潜心钻研,并决定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1999年,陈勤参加了高考,对于自幼聪敏的他而言,高考不过是小菜一碟,成绩出来之后,陈勤得知,自己正是这一年的福建省理科状元,一时间,报纸纷纷报道,寒门贵子是人们最喜欢的新闻。
又过了几天,清华大学的招生组还亲自派人来到陈勤家里,希望他能够到清华大学来上学。
这个时候陈勤表现出了自己的主见,他认为清华大学虽然很好,可是却没有办法让自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陈勤坚定的拒绝了清华大学的招生人员,转而报考了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有人说陈勤糊涂,清华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浙江大学虽然也是名列前茅,可怎么和清华大学比呢?但也有人说陈勤这样才是聪明人,与其学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还不如按照自己的本心,反正以陈勤的聪明,在浙江大学同样也能够打拼出光明的前景。
陈勤也果然没有让父母失望,在浙江大学拿到本科毕业证书之后,他又拿到了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的名额。当时全中国上下能够拿到这样名额的学生也不多,一时间陈勤又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对象。几个月后,陈勤带着父母的嘱托远赴重洋,来到美国求学。
在美国的加州大学,陈勤每年都能够以自己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丰厚的奖学金,他的眼前依然是一片光明。
24岁那年,陈勤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24岁的博士,何等的意气风发,所有人都为他骄傲,这个时候陈勤面临着人生的分叉路口,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到国内,要么留在美国发展事业。
陈勤最终决定留在美国,这并不奇怪,当时中国发展还没有现在那么好,工作机会有限,美国的经济则更发达,提供岗位也更多。凭借自己的博士学位,陈勤很快就接到了几家大公司的面试通知。
遭遇挫折
可陈勤和他的父母都没有想到,进入工作岗位,进入社会,却偏偏成了陈勤人生下坡路的开始,他的辉煌从他离开校园那一刻就结束了,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呢?至今陈勤的父母也没能想明白。
也许是在陈勤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让他只能在学校里做风云人物,却没有办法适应美国的复杂的环境,也许当时他回国会好一些,但是随着他的自杀,一切已经没有如果了。
陈勤的第一次工作经历并不顺利,工作之后陈勤时常私下里和老同学们抱怨说,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和美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而且当时来美国的时候,陈勤以为美国是天堂,现在才知道美国也只不过是有钱人的天堂而已,像自己这样的打工族照样还是要受到资本家的压迫,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外面看着光鲜亮丽,里面就是一团乱麻,就连美国白人尚且在这样的竞争里自顾不暇,何况他一个外来的华裔呢?
所以陈勤很快就选择了辞职,然后继续投递简历,但是从毕业后到2018年,他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而他辞职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如意,而且又受到美国当地人士的排挤。
虽然他学历很高,但是包括他在内,很多前往美国求职的中国年轻人会忽略一点,那就是看似民主自由的美国其实是一个极度排外的国家,被他们排斥的主要对象便是华裔群体。
有人调侃说,在美国,白人是一等公民,黑人是二等公民,而华人只能做三等公民,在这样一个原本就歧视华裔的国家工作,就注定要面临非常多的压力,而陈勤显然是没有做好这种心理准备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学历很值钱,即便几年来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但愿意接受他的大公司依然不少。
2018年,facebook开出了154万的年薪将陈勤招聘过来,陈勤再一次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饱受不公
facebook的前景一片大好,极有可能发展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网络,自己进入这样的大公司,又能拿到这么高的年薪,将来的路岂不是越走越顺吗?可陈勤没想到,最后也正是这一家公司,造成了自己的死亡。
刚进入公司,陈勤便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他被分配到的并不是软件工程部,而是广告部,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问题是,陈勤之前没有做过广告项目的工作。他是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让他去负责广告的经营和投放,他岂不是一窍不通?
但公司的主管对于陈勤提出的抗议却不屑一顾,陈勤要求公司将自己调离广告部门,但公司却表示,现在软件工程部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所以让他在广告部先将就一段时间,等将来有机会可以再调动。
陈勤觉得非常无奈,自己在广告部能做出什么业绩?但既然公司已经这么说,陈勤也没有办法,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待遇如此优厚的工作,如果再离开,自己的简历上恐怕会变得更加不好看,对自己将来留在美国也没什么帮助。所以,陈勤只好忍耐。
但陈勤没想到,facebook内部的竞争会如此之大。有不少员工反映,广告部的风气是整个公司最扭曲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关系着公司的生意好坏与否,所以每个月底部门都会进行考核,如果不达标的话,就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甚至还要赔上好几万的解约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告部所有的员工都不得不拼死拼活、做牛做马,希望自己的业绩能够达到标准线。
自从进入广告部工作之后,陈勤几乎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了,在同事们的回忆中,陈勤自从来到这里工作,似乎只休过半天假,其他的时间他都在拼命的加班,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业绩能够好看一些。
但术业有专攻,不管陈勤怎么努力,在专业技术上的差距根本无法弥补,所以他的业绩和别的同事比起来非常惨淡,主管对他非常不满,经常对他毫无顾忌的批评,让陈勤的尊严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陈勤死前不久,他被调换到了pip小组,facebook内部的员工们将这个小组称之为“待努力小组”,这个小组表面上和其他的工作小组没有区别,但实际上一旦被调到这个小组,基本上就等于提前宣判了死刑。
一般来说,只有业绩非常不好的员工才会被调来这里,然后他们会被分配一些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将这些员工逼到自愿辞职,好让公司免受责任。
可想而知,当得知自己被分到pip的时候,陈勤的心里有多么的绝望,这意味着他很快就要失去工作了,一旦被辞退,陈勤将失去所有的生活来源,甚至他在美国的居住证也可能保不住,随时有被遣返回国的风险。
一个曾经如此骄傲的高材生,如果真的落到被遣送回国的地步,又怎么可能甘心?所以陈勤来到pip小组之后,不断地找到主管恳求,希望他能够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但这位不断得到陈勤恳求的主管,或许正是促成陈勤自杀的罪魁祸首之一,在陈勤死后的一个星期,有员工匿名反映,陈勤曾经受到了主管其不公正的针对,而且主管曾经对陈勤实行了欺诈行为,是什么样的欺诈行为呢?
据员工说,陈勤去世之前,他不断地奔走,终于找到另外一个小组愿意接受他,但前提是主管必须要同意他从pip小组离开,他才能进行后续的调离手续。
为此陈勤找到主管,主管则表面大方的承诺,下个季度他会给陈勤一个好一点的评级,得到了较好的评级之后,陈勤就有机会离开pip小组,加入新的小组了,陈勤得知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总算是交了好运,于是他继续和以前一样玩命的工作,希望主管能够信守承诺。
主管所说的评级决定了陈勤的去留,虽然陈勤在广告部的工作谈不上这么出色,但是客观而言,也并没有差劲到让人无可忍受,主管给他一个稍微好一些的评级其实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但是命运给陈勤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第二个月,公司的评级分数照样发送到了每个员工的邮箱里,人们惊讶地发现,陈勤本月的评级是倒数第一,也就是说他必须继续留在pip小组遭受折磨,直到他愿意主动离开。
好不容易看到希望,最后却偏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人能够忍受得了这样的落差,同事们为此愤愤不平,因为这完全属于工作霸凌的范畴,如果主管想让陈勤离开,可以直说,不必这样欺骗他。
陈勤因为长期的工作压力,已经有了抑郁、失眠的症状,这个时候主管的做法显然是在他心上刺了一刀,虽然他是自杀而亡,但是将他逼死的肯定是公司中不公正的制度和人。
没人能说得清楚facebook内部的主管为什么要这样针对陈勤,也许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陈勤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员工,又是中国人,在美国无依无靠,所以可以任意欺凌。facebook有上万的员工,一个员工的生与死根本就不是大事。
很快,上司又给了陈勤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他去修复facebook内部的一个漏洞,并且还讽刺他:“这一次修复漏洞,总该是他专业所擅长的。”
但这显然还是一场赤裸裸的针对,当时交到陈勤手里的这个任务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造成这个漏洞的原因是公司总部的代码失误,想要修复这样一个漏洞,没有上百名程序员共同操作,根本无法完成。
但现在这个任务被交到了陈勤一个人手里,而且还是限时完成的。如果在最后一分钟陈勤还交不上来方案的话,他就要立刻走人,而且得不到任何的赔偿金。
死亡背后
2019年9月19日中午11点,正当facebook的员工们准备下班回家的时候,陈勤独自走到了facebook总部大楼的最高层,从楼顶一跃而下。当时距离陈勤的交工时间只剩一个小时,显然,陈勤已经被重重压力折磨得崩溃了,他不可能交上方案,于是只能选择死亡。
陈勤去世之后,他父母忍受不了这个打击,先后病倒,他过去在浙江大学的同学们也自发地为他进行了悼念活动,人们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一个这样优秀的人,竟然被一份不如意的工作逼死了,结局太过惨烈。
美国警方经过调查之后,排除他杀的可能。但调查结束之后,议论并没有平息,人们很快挖出来,陈勤这些年在美国的待遇可以用“凄凉”二字来形容,自杀的时候陈勤38岁,在美国待了将近十年,但是他竟然离奇的连美国绿卡都没有拿到。
当时美国对于绿卡的发放比较严格,一个没有美国国籍的中国人来到美国想要拿绿卡,唯一的渠道便是通过他的公司为他争取,但facebook显然没有为员工争取在美国永久居住的权利。
毕竟在facebook的工作压力下,即便是陈勤这样年薪超过百万的员工,也是随时有可能离职走人的,所以对公司的资本家们而言,为员工争取福利是费力不讨好的举动。
可是一张绿卡在facebook这里无关紧要,对于陈勤却是致命的,没有绿卡他就没有办法留在美国,可是他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就做好了长期居住的准备。
他曾经考虑过在美国买房,还在几次和父母通话的时候,表示等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安定了,就把父母接过来,全家都等着陈勤在美国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光宗耀祖,但事情的真相却只有陈勤自己清楚,以他的状况,怎么可能再在美国供养父母呢?
所以面对父母的追问,陈勤只能不断地拖延,用谎话来掩饰自己不幸的遭遇,他常常对父母说,自己之所以还不把他们接过来,是因为自己还在打拼阶段,他请求父亲再等自己两年。
事实上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他的工作很不稳定,后来facebook的工作可以说成了陈勤的救命稻草,但是进入公司之后他才知道,即便他为了facebook做牛做马,他同样拿不到绿卡。
对于陈勤而言,拿到一张美国绿卡已经成为他的执念,他曾经有很多辉煌灿烂的目标,比如说考上一个好大学,比如说成为一个计算机研究方面的天才,但是生活磨平了他的棱角,现在他连落脚之处都没有,又怎么敢去追求梦想呢?
更严重的便是主管曾经给他的那次低分评级,这次低分评级不仅可能让他丢掉在facebook的饭碗,也会让他的简历中增添一笔不光彩的记录,这份评级一旦记录在册,将来陈勤想要再在美国找到体面的工作也很困难,毕竟大公司之间,对于这样的评级永远都很重视。
残酷的工作遭遇最终剥夺了陈勤对于生活的希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陈勤死后,facebook内部的不少华裔员工联合起来抗议,要求facebook给一个说法,但最终的结果却是facebook将带头抗议的华裔员工辞退。
美国的大公司如此傲慢,人命在他们眼前如同草芥,不久之后,又有更多的员工爆出,facebook内部到处都存在恶性竞争,陈勤的遭遇根本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陈勤所经历的,被调到pip小组的事件是很多大公司员工都经历过的。pip小组可以说是美国众多资本家的一个恶毒“创意”,他们用这种方式把员工逼到绝路上,员工们为了不掉入pip小组,只能更加拼命的工作,甚至不惜主动加班,希望能够获得资本家的同情。
而掉进pip小组的员工又不得不四处哀求,对于上层进行贿赂来保住自己的饭碗,pip小组内部的员工为了让自己得到生存的机会,又对同事进行排挤。
如此一来,整个公司员工都如同野兽一样,对于身边的同事下死手去竞争打压,最终在这些恶性竞争中得到好处的只有老板本人。
很多人觉得陈勤死得实在不值,既然在美国混不下去,为什么不回国内来呢?国内的竞争再激烈,至少能让他得到一份相对平稳的工作,也不至于无处可去,可是很多留学生匿名在评论区中表达了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
在别人的眼里,他们这一批留学生是天才之中的天才,背负了太多的希望,如果陈勤真的把自己的经历坦白,真的回国,那他遭遇的冷嘲热讽难道会少吗?要知道大众的评论永远都很苛刻,陈勤身上的压力有一部分也是来自于别人过分的期许,一句“他在美国混不下去”就足以摧毁陈勤的自尊。
因此有很多人反思,在我们追求高材生,追求状元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这些天才的心理状况?他们备受追捧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当他们步入社会,离开了众星捧月的校园生活,他们又能不能去面对逐渐平凡的人生?这都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杀死陈勤的是资本无情,是社会偏见,是教育缺憾,他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住这一血的教训,不要再出现第二个“陈勤”。
当然我们也希望国内的公司也要吸取教训,给员工一些喘息机会,放缓一点,减少“996”“007”的工作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