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浙大教授郑强: 如今失败的大学教育, 源自幼儿园阶段的教育错位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操之过急,而是应按照事情原本的发展顺序,徐徐图之。

中国的传统观念非常讲究循序渐进这4个字,正所谓顺应天意,不逆天而行,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幼教,小学,中学,大学的这种顺序已经形成了牢固的教育体系,几乎人人都认同它的合理性。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上,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被迫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家长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声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过早的让孩子学习太多的内容是合理的吗?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兴趣就是要从小培养,只有早早的让孩子了解课外内容,他们才能一步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也有些人认为孩子小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玩耍,如果给他们的童年带上了太多的枷锁,反而会让孩子遗憾一辈子。

浙大教授郑强谈我国大学生现状指出,如今失败的大学教育,源自幼儿园阶段的教育错位。

郑强教授曾针对幼儿园阶段的过度教育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如今的教育理念已经出了问题,尤其是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大错特错了,幼儿园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教育错位,导致了大学生的迷茫与享乐。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飞速跃进,很多孩子从小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可否认,物质方面的他们的确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条件,在精神方面却远不如几十年前的孩子那么幸福。

现如今孩子不光要面临着过多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要在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外,参与家长报的兴趣培养班和课外培训班。

这一切并非孩子的意愿,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在做完作业后拥有自己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只可惜现实太残酷,家长就算心疼孩子也不敢轻易的让他们放松下来,因为如今的竞争太过于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差一点都会被彻底淘汰。

整个教育界都在严重的内卷,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根据儿童心理学以及成长心理学的研究可知,个体的智力水平在小学学龄之前就已经定型了,那也就是三岁至6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由于大脑神经末梢迅速形成,此时个体的智力状态将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出色水准。

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3~6岁时对外界尤为好奇,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是最强的,所以以科学的视角来看,年纪较小的孩子理应多多接触精彩的世界,了解陌生的事物,唯有让他们自己激发出探索的兴趣,才能让孩子们主动学习,无需家长催促。

然而家长所给予的大多为填鸭式教育,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令孩子们无比的厌倦,各种各样的课外特长班更是让让他们生出了逆反的心理。

正如郑强教授所说的那样,高强度的课外学习压力会让学生被迫掉进内卷的漩涡中,还会让他们逐渐生出厌学的心理。

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家长而言,子女接受教育的初衷已经不再是寻找兴趣爱好以及人生方向了,而是在分数和排名上与他人攀比。

孩子失去了乐趣,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的家长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所在乎的不再是两代人共同享受生活的点滴乐趣而是拼命的工作,只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进而换取孩子更高的分数。

有些孩子在教育领域享受到的资源堪比富二代,他们上的课外辅导机构是最顶级的,使用的教材是最贵的,学习的外语技能是专门聘请外教教授的,但可惜这类孩子很少能成为真正的精英,哪怕未来的生活质量很好,但这与他原本的家庭条件就很好脱不开关系。

谋生还是深造。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人们谋生的手段,更是希望学习中的人找到兴趣和人生的目标。

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深造的人都是为了谋生而前进的,对于他们而言,继续读书并不代表着实现人生的目标,而是借助更高的学历获得更好的跳板,进而找到一份薪资更高的工作。

当学习成为了谋生的手段,成绩就会被整个社会视为资本。

总体而言,中国的教育制度仍处于不够完善的阶段,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孩子既能过上快乐的童年,又能在最适合学习的年龄段获得有用的知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仍需不断的思考和试错。

- The End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