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让人惊讶不已的画面
10年前的偏僻村庄
毫不起眼
10年后,城市这块画布上
风光与人文相融交织
文化与科创碰撞火花
早已绚烂无比
“东峰塔连云,西峰塔无痕。湛湛鹃湖水,中有古帝魂。”这是前人诗句留下的浪漫想象。2012年,鹃湖工程全面开工,随着工程“蓝图”变为现实,海宁人有了灵魂的栖息之所,城市也有了发展的“绿心”。
如今,走进占地2.9平方公里的鹃湖公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绕湖一周,可跑步,可骑行,可轮滑,已经成为游客和市民们休闲健身的目的地。
鹃湖秀水这十年,可以说是向内探索宜居、绿色、品质的十年,也是向外求新、求变、求质的十年。
如果说鹃湖是海宁打造的一张生态金名片,那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在海宁的落户,就如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张面向国际的教育金名片。
2013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选择了鹃湖畔。2016年,浙大国际校区正式招生办学。2019年,国际校区建设被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从2013年至今,海宁与浙江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层层递进、日益深入,浙大为海宁导入了教育、人才、产业等多方面的高端优质资源,推动了海宁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浙大来到海宁,赋予了潮城更多发展动力,其中就“催生”了鹃湖国际科技城这一高科技平台。
鹃湖国际科技城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围绕“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愿景,打造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平台集聚区、科技创业孵化区、人才引进培育区、产城融合宜居新区为一体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鹃湖国际科技城既是浙大国际校区的所在地,又位于杭海城际铁路的重要节点,有“一路一校”的双重优势。冲着“浙大旁、鹃湖畔、轻轨边”的标签,很多项目和人才纷至沓来。
仅今年7月,鹃湖国际科技城举办的“双招双引”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便签下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海宁国际创新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全生物膝关节研发及产业化、信测通信总部等11个项目,预计未来将带动5名以上国家级人才、40名以上博士人才、100名以上硕士人才落户海宁。
校地合作让海宁更有“科创深度”,也更有“发展力度”。如今,环绕鹃湖,国际社区、国际酒店、国际街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文体综合体等配套载体已经启动规划、建设。这“一校一城”不仅是科技创新策源地,更推动着海宁形成了“大学+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
今年,海宁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计划围绕“一校、一城、一廊”的核心,建好浙大国际联合学院、鹃湖国际科技城、杭海城际科创走廊,到2025年初步打造杭州湾北翼一流科创枢纽,成为杭州湾重要创新策源地。
风景如画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莘莘学子秉承着“求是创新”精神,砥砺前行;头枕鹃湖碧波的鹃湖国际科技城,承载着“海宁硅谷”的美誉,强势崛起。“一校一城”花开鹃湖,潮城已迎蝶变。鹃湖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