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浙江满分作文生僻字过多引争议——成长中的问题, 留给成长去解决

古人说,文无定法。写作文其实就是把原本应该用嘴说出来的东西,换做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即黄遵宪所说的“我手写我口”,而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大脑和手之间距离越来越缩小的过程。#浙江满分作文# 一出,在网络上和其他话题一样,果然又是冰火两重天,喜欢的非常喜欢,把他夸上天,不喜欢的超级不喜欢,把他或她贬得一文不名,认为带坏了学风。我倒觉得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来说,能驾驭那么多的词语,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问题,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自己纠正,我们大可不必要太操心,更用不着上纲上线。

我初中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段“寻章摘句老雕虫”的经历。我庆幸当时遇到了一位好语文老师,姓虞,她经常鼓励我,说我写作文写得好,甚至在班上念我的作文,这种鼓励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为了博得老师的更多夸奖,我经常有意识地选用一些生僻字,现实自己词语掌握得多。前年回老家,收拾废旧书报,我再次找到了初中的那几个作文本,翻开读了一下,发现艰深偏斜、晦涩难懂,不在少数,有故作深处之嫌。一眼就能看出,我当时可能是刚学了几个生僻字词,有意识地用了,可能是向老师显摆一下,仿佛越生僻越高深越艰涩,最好除了自己,其他人都看不懂,才能显出我的写作能力或文采,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记得当时为了积累好词,我初中时候就经常抱着大部头的四大名著去读,甚至还跟风去啃过弗洛伊德。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红楼梦,因为这两本名著通篇文绉绉的,辞藻华丽,生僻词句频出,满足了我对字词的需求。我经常一边读书一边查词典,为此把读书搞得支离破碎的,但内心始终很崇拜,认为这才是有文采(当然肯定是有文采)。再后来我发现三国演义也不错,因为有那句“文不甚深语不甚俗”兜着底,我不敢怠慢,唯独对于水浒传是看也懒得看。因为随便翻开水浒传的任何一页,就会发现都是大白话,连个不认识的字都没有,于是,一种鄙夷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我记得当初甚至对其能列于四大名著有点疑惑:这也太平民化了,太没有名著的范儿了。

直到研究生毕业,做了记者,天天和新闻语言打交道,媒体人作为一个转述者,必须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地在讲给别人听,所以语言文字开始慢慢地不再追求任何修饰了,甚至开始追求一种几乎纯粹白描的语言风格:某时某刻发生了某事,某人说了什么。再后来做了编辑,拿过来记者写的稿子,第一反应是先把里面形容词词统统删掉,然后把煽情的话改成大白话。在做媒体的那几年,基本上是三个月五个月地不读一页书,但水浒传没少读,因为我忽然发现一直看不上眼的水浒传中,经常普普通通的大白话,寥寥数字,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了,比看电影还清晰还过瘾。越琢磨越有味。才认识到,其语言功力绝对是第一流的,而且完全不需要“端”着让自己难受,真正炉火纯青的状态可能就是这样,武功高强的扫地僧,随手抄起一件物品,都是屠龙刀和倚天剑,这就是语言真正回归到了自然状态,彻底地拉平了手和口之间的距离。

当时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一个先锋派作家,叫孙甘露,用写诗的方式写小说,写梦境,很纯粹地描写梦境,描写支离破碎的一些幻想和感觉,让我很是沉迷。然而,从开始进入媒体码字职业生涯,我就越来越与华丽的辞藻拉开距离了,慢慢地,一些上学时学的生僻字或词还给老师了,逐渐地,随着心境的越来越平和柔顺,到现在甚至连一些成语也不太愿意用了,越来越喜欢华尔街日报的语言风格,用最简单的口语描写一个鲜活的场景,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有时候喜欢翻翻海明威的小说,不光是因为海明威出身记者,曾经和自己是同行,也不光因为他书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拼搏精神,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语言格外吸引我。既清晰、简洁、明快,又不失文采,读之让人很是惬意享受,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或许可以用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来做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从童年时期的《诗经》《楚辞》、汉魏晋南北朝的古诗,都透着一股不事巧饰的天真烂漫和古拙稚气,读起来趣味盎然。少年时期的唐诗则体现出一种清新阳刚和质朴天成的才气。到了青年时期的宋词,好像一个人情窦初开,思春怀秋,为赋新词强说愁,文人气十足,而到了成年时期的元曲和明清小说,则又重新繁华落尽,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复归自然,呈现出一派天籁之音,而真正的感染力在这时才发挥到了极致。

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不是恰当,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人在不同的时期,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境特征的不同,语言风格自然也不同,这都是正常的,每个时期都是好的,没必要过于苛责,只要是情真意切,都应该鼓励。我觉得,这个满分作文可能正好反映的是学生在他这个年龄和时期,对写作或文字的一种理解和感悟,他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觉醒,急于表达自己的内心,至于写出来以后读者怎么看,还没有考虑那么多。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是说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的经典标准,但不应该被拿来用于批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然缓慢成长的过程,人的每一刻都在经历着,在成长着,这名写出争议作文的学生也不会永远这样,他或她会慢慢地长大成熟,随着阅世渐深,语言的交流功能就会凸显出来,这是人必然经历的成长中遇到的成长问题,成长中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成长来解决,成年人要有成年人的包容,尤其不要用自己已经摸索了几十年的文字经验和人生经验,去苛责一个还没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学生,至于评分,我觉得给满分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