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花钱就能进名校? 别信! 浙江已有家长中招

近日,为了上孩子进名校,不少家长一脚踩进骗子的陷阱…

可以“走后门”进重点学校?

千万别信!浙江已有家长中招

据宁波晚报消息,近日,宁波江厦派出所破获一起系列诈骗案,抓获嫌疑人缪某,帮群众挽回18万元损失,剩余100多万正在积极追缴中。

去年7月,某培训机构负责人娄先生(化名)听朋友介绍,有个“能人”缪某有人脉,可以帮孩子进入重点高中。娄先生正好有这方面的需求,随即通过朋友获取到缪某的联系方式,双方开始洽谈具体事宜。

缪某称自己是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认识很多领导,有很“硬”的关系,能够轻松安排学生上名校,并给娄先生看了之前他经办的入学成功案例。

因为熟人的介绍,娄先生的怀疑很快打消,当天就将3万元定金打到了缪某的账户上。没过几天,缪某将“录取信”拍了个照发给娄先生,要求娄先生支付剩余15万尾款,并承诺纸质版拿到后会立马顺丰快递寄件给娄先生。

看到缪某果真解决了“入学难题”,娄先生爽快地付完尾款。然而,当他询问缪某录取通知书进度收到的却是“领导们”在忙,进度缓慢等答复。

眼见事情快纸包不住火,缪某遂发了一个快递空件,娄先生要求对方全额退款,没想到缪某已经失联。娄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向江厦派出所报案。

在侦查过程中,办案民警陈朝隆发现,缪某的公职身份等都是他编造的谎言,受害者也不止娄先生一人,还有多名受害者因办证、办小孩入学等“托关系”,被骗达100余万元。

近日,江厦派出所根据深入摸排获取的线索精准研判,将涉嫌诈骗的缪某成功抓获。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嫌疑人缪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提醒

骗子往往抓住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谎称认识“学校校长”、“招生办工作人员”,可以帮助“走后门”,以此为由收取巨额“手续费”、“活动费”。在事情败露之际,再以资金已用于疏通关系为由拒绝退回或人间蒸发,从而骗取家长钱财。

家长们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和校方等正规渠道咨询和办理入学手续,警惕“学托”“关系户”,不要轻信他人谎言,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耽误孩子上学的时机。

提醒!这些诈骗手段要警惕

谨防微信群收费诈骗

开学后,班级群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时便有诈骗分子将头像和昵称更换成在校老师来加入班级群,仿冒老师发布收取学费、班费等费用的通知,诱使家长扫码付款或向指定账户转账。

防骗提醒:针对家长群诈骗,作为老师要履行责任,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身份,避免诈骗分子浑水摸鱼加入到班级群;作为家长和学生要相互沟通,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学校联系。此外,提醒您,学校一般不会在班级群内收取费用。

谨防刷单兼职诈骗

通过侦办的案件,警方发现,有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兼职的方式赚取一些零用钱。诈骗分子利用学生们急于找兼职的心理,通过微信群、QQ群、兼职网站等渠道发布“兼职刷单”的广告,以“高额收入,操作简单”为诱饵,诱使受害人缴纳一定数额的刷单保证金。

防骗提醒:所有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学生在假期选择兼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也要和家人多沟通.

谨防各类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分为注销校园贷诈骗和套路贷诈骗两种。其中,注销校园贷诈骗是诈骗分子冒充贷款公司客服,声称“受害人有贷款记录,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以帮助受害人注销校园贷为由,引诱受害人申请贷款并转至指定账户。套路贷诈骗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的贷款广告,引诱受害人贷款,通过设置合同陷阱、开具远高于贷款金额的借条、故意让受害人逾期等方式不断骗取受害人钱财。

防骗提醒:针对校园贷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同时,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保管好个人信息,如遇诈骗要留存有关凭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

谨防事故转账诈骗

诈骗分子会冒充老师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谎称孩子刚到学校,出现了身体不适或交通事故等情况,需要住院并支付医疗费用,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

防骗提醒:接到类似电话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或医院方面进行确认,不要轻易汇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