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北航中法航空学院等一批高校的新校区启用。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苏州高新区,依庄里山而建,距离太湖很近。新校区建筑延续南大传统的红窗灰墙色调,同时校园布局上采用苏州园林式的风格和功能设计。
近年来,苏州在建大学上动作频频,力争要打造出与自身“最强地级市”相匹配的高教格局,摆脱“高教弱市”的尴尬和瓶颈。苏州与南大可谓是“情投意合”。一方面,苏州只有苏州大学一所211高校,高校资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南大作为传统文理强校,工科领域却发展缓慢。在苏州,南大加快了“新工科”建设的脚步,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生态环保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
从区域发展层面来看,对苏州高新区来说,南大苏州校区是建设“太湖科技城”的重要支撑。目前,高新区拥有200多家光子企业,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按照规划,未来高新区将以南大苏州校区为核心,聚焦高端激光智能制造、先进光子医疗器械、高性能光传感器等重点领域,建设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更为关键的是,其学科设置与苏州未来的产业布局同样不谋而合。近日苏州市政府发布了加快培养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提出要结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重点发展光子芯片与光器件、数字金融、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未来产业领域学科建设。
与南大“奔赴”苏州不同,河海大学在常州扎根发展已有37年。此次由常州市中心搬迁至金坛区长荡湖畔的新校区,一方面是位于新北区的老校区空间有限,无法支撑学校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融入常州新能源之都和“两湖”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
提到常州,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名片,其中,金坛是常州新能源产业重镇。在动力电池领域,金坛坐拥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两只独角兽企业,今年一季度,金坛动力电池出口占了常州出口额的7成。在光伏产业,更是聚集东方日升、亿晶光电、斯威克等一批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为解决高教问题,金坛区政府在吸引河海大学建设新校区上诚意满满,不仅免费提供学校用地,更主动斥资建设教职工住宅和配套生活设施。而在新校区启用后,河海大学将规划建设新能源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与金坛发展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和新智能的“五新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在安徽,位于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随着合肥校区启用,该校时隔半个世纪重回合肥办学。安理工合肥校区位于长丰县双凤经开区,除比亚迪、中创新航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外,荣事达、志邦家居、恒鑫环保等智能家居和节能环保设备领军企业也聚集于此,该区在去年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
本学期投用的合肥校区一期项目,建设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公共卫生学院四个学院,满足合肥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力需要。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的北航中法航空学院不久前迎来首批学生,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建设。该校所在的瓶窑镇,此前已提出建设中国(杭州)航空科技小镇的口号,着力打造“一核两翼、五链融合”的航空产业生态圈。浙江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已有些年头,今年浙江在《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将空天信息产业定为优先发展的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之一。
随着一批新校区启用,下一步高校、地方和人才要谋求“三赢”。于高校而言,新校区投用为学科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于地方而言,无疑有利于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于人才而言,则会更贴近应用环节,让人才更好满足产业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