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提高00后抬头率的大学语文课怎么上? 全国名师齐聚杭城探讨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凌喆记者陈素萍

如何有效提高00后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抬头率?

10月27日至10月29日,由浙江、湖北、陕西、福建、江苏五省大学语文研究会联合主办,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在浙江科技学院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知名教育专家、语文教师和学者齐聚一堂,论道新时代大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激发00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语文课程焕发新的活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这无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抬头率成为衡量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为解决这一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们从“‘四新’建设与大学语文建设”“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大学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新型教材建设与研究”“大学语文与通识教育”等主题分组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上好大学语文的第一课?成都师范学院的孟成华老师提出:“首先要跟学生明确大学语文与中学阶段性语文的不同。”他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旨在立德树人,通过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导学生学做人,做真人,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提高适应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李瑞珩老师则认为,可以从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以诗教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进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比如《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可以从以歌曲《在水一方》导入,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然后讲解品读分析文本,和学生一起品味诗歌美的字句、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意蕴,咀嚼中华民族语言之美,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不仅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尤其是让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问题。”西北大学的刘睿老师在会议上提出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老师的共鸣。为此,刘老师认为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游戏的情境能有效激发00后的天生好奇心与探索心,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为此,他建议大学课程语文建设需发掘语文的游戏要素,回归语文的游戏精神。他举到了上课讲过的案例,“知识、写作和阅读三大板块都有规则,比如“六书”可视为文字构形的游戏,阅读与写作同样也具有一定的规则。”“将学问视为一种严肃的游戏,这种游戏的意义在于无用之大用,其精髓在于把握游戏的规则与特征。”

“沉浸式体验”是当今的一大热点话题。

来自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李舒琼老师提出,将“沉浸式教学”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所谓沉浸式就是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有代入感,进而更好地完成对课程的学习。”她在讲到戏剧教学专题中,让学生分角色排演剧本,并分析在朗读中把握人物语气的特点和表情特征。每组成员表演完毕后,其他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最有语言特色的一个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出所读段落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这样,表演者和观看表演者都沉浸在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中。还有,在小说教学专题中,李老师以《香菱学诗》为案例,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沉浸原著,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黛玉和香菱的人物形象,师生共同沉浸在语文学习的愉悦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大学语文的会通与新变”。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单胜道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教育部提出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倡导“四新”建设的今天,大学语文也迎来了会通与新变的时期。“在新时期,如何完善和强化自身的建设?如何建设新文科?如何用大学语文补益新工科、新医学、新农科的建设?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各学科融通?这些都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大学语文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在会议承办方浙江科技学院,大学语文课程从1993年开设至今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创新与改革,语文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特色育人成效显著。学院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经验,建立了基于汉语言文化,融文学、应用写作和口才为一体,阅读和写作双向促进的教学模式;依托大学语文课前演讲、汉语之夜——大学语文教学成果展演、美丽安吉征文比赛、读书月、大学语文读书报告及小Q阅读等品牌栏目,构建了理工科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中文(语言和文化)素质,为其毕业核心指标点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该校大学语文课程被认定为省一流课程,编写的教材先后获省“十三五”形态教材和“十四五”四新教材立项。

展望未来,如何开展“四新”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叶晗表示,将以“加强学科融通,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贯通古今中外,增强国际理解”为理念,以凸显语文人文性、审美性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互鉴为路径,构建以文学为内核,以文学与理工、经管、社科、艺术等多学科交叉为外延,以文学经典选读、跨学科阅读、跨学科专题研讨、数字资源为要素建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新体系,丰富新形态,创新语文学习新模式。

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单胜道,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副主任刘自挥,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陶然教授,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张梦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北京大学?漆永祥教授、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中山大学王威廉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韬光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叶晗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高玉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副教授、湖北大学?杨建波教授、喀什大学周金声教授分别以北京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大学语文与课程思政、新时代大学写作教育的转向、大学语文教育的现代化研究、大学语文的探索和实践、新文科和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等主题分别作了报告发言。

会议交流中有共识、有碰撞,汇聚了经验成果,擦出了智慧火花。在论坛精彩的“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环节,浙江科技学院易翔宇老师、浙江师范大学何炯炯老师、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韦晓军老师分别进行了授课经验与教学方法的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