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1月1日消息(记者 陈金莲 通讯员 田荣华 辛艳凌)10月31日,2023年宁波市中职“三新”教学观摩研讨系列活动在宁海国际会展中心启动。
强教平台打造:20年坚守,与时俱进“磨”课堂
今年是“八八战略”在浙江实施的20周年,恰好也是宁波中职“三新”教改的20周年。20年前的10月,宁波中职人搭台架梯,唱起了一场深化三教改革、赋能学生发展的大戏。
宁波职教中心英语教师唐敏是第一个在“三新”活动中亮相的教师,如今她已经是一名正高级特级教师。唐敏告诉记者:“三新活动绝对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宁海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首席教师葛云龙曾参加三届“三新”活动,谈起磨课情景,葛老师仍觉得历历在目:“通过这三次对课堂教学的磨砺,我深深感受到自身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余姚技师学院(筹)的陈雅萍是通过“三新”平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电子电工专业正高级省特级教师。“2004年的‘三新’公开课让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我觉得‘三新’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成果展示的重要舞台。”陈雅萍表示。
课堂革命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十年,宁波在全国教学能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中荣获26个一等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得257块金牌;近两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喜获2金3银3铜,11名师生喜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年来,宁波中职能始终站在全国第一方阵,离不开教研部门的敢为人先、锐意进取。
强师品牌炼成:1289位教师曾站上“三新”舞台
强教必先强师。为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体教研工作者愿为人梯、甘当路石。在教研员崔瑾眼里,“三新”活动已成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一关接着一关闯”的强师工作品牌。
20年间,1289位教师站上“三新”的课堂或讲坛,探索课堂新生态,这其中,又走出了25名省特级教师、35名正高级教师、82名市名师(专业首席教师)、116名市骨干(优秀双师型教师),成功培育31个市级创新教学团队,其中3个获首批省级立项。开幕式上,主办方对教学能力、班主任能力比赛,多彩课堂、信息化说课等国家、省、市一等奖获奖选手进行了表彰。
新时代新模式:对接产业,突显类型“再出发”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飞在致辞中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三好”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建好宁波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品牌;二是苦练内功,做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新基建;三是勇于担当,铺好职教学生衔接培养的新路子。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聚焦人的培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让中职学生成为学历有提升、技能有水平、企业抢着要的香饽饽。
开幕式现场还为第二批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校(宁波4所)和宁海县产业人才学院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了授牌。
近年来,宁海县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三位一体,四方联动”的产业人才培育新模式,成立了宁海县产业人才学院,启动了宁海籍高职毕业生“回乡工程”,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产业人才学院“回炉”学习,服务宁海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为当地产业及社会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的人才,做好企业后方的“智力库”。
当天还举办了中职学校服务企业典型案例展和百名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展,宁波市委政研室主任宋炳林受邀作了题为《聚焦产业助力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主旨报告。品牌培训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班主任能力、基于教情学情的教学工作、杭绍甬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5个分论坛分场地同时展开。
“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和社会大趋势、产业行业大形势相对接。”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书记、院长陈曙东认为,“经济发展的趋势就是职业教育的‘风声’,政府推动和扶持产业的政策就是‘雨声’,脱离了‘风声雨声’的读书声只能是闭门造车,学校在开设专业和布局招生时要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类型教育。”
据悉,本次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指导,宁海县教育局和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主办,以“课堂对接产业,育人突显类型”为主题,为期3天。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包括1场专家主旨报告,5个专题分论坛,27个专业学科的81节观摩课和27场课堂教学(课改)研讨。宁波各区(县、市)教育局分管局长、职成教科科长,全市中职院校书记、校长、专业负责人以及杭州、绍兴、舟山、台州和四川凉山州的教育同仁490多人现场参加活动,线上直播同步开放,当天点击率达378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