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当“橄榄绿”遇到“红领巾”

从行为习惯养成到意志品质培养从日常管理到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兵教官”与学生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杭州日报讯飒爽的英姿、铿锵的步伐、整齐的队列……早上7点半,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杭师附小”)的操场上,国旗班的训练准时开始。

在一旁站得更直、步子更正、喊得更响的“动作指导”,是去年刚从部队退役的“兵哥哥”邓黎君。上学期开始,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杭师附小的驻校教官。除了国旗班训练,他还出现在各班“军魂课程”与日常纪律考评之中。

“学校现在有两位驻校教官,他们来了有一学期,也给学校带来了不少变化。”杭师附小校长俞富根对这两位特殊的“兵教官”评价颇高。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驻校“兵教官”岗位?“兵哥哥”在学校具体做什么?有“兵哥哥”陪伴读书,学生们感受如何?“兵哥哥”对身份转换是否适应?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走进了杭师附小。

“铁面”“严肃”“温暖”“帅气”学生心里的兵教官形象是这样的

“生怕他们的目光定在我身上!”说起两位教官,许多孩子纷纷给他们贴上了“铁面”“严肃”的标签。“他们的眼神一扫过,我背就条件反射挺起来了。然后大脑飞速旋转,检查起自己的仪容仪表、桌子上有没有摆放好东西……”说起兵教官,三年级学生小林不禁又挺了挺胸,收了收腹。

许多孩子说,可能班主任都会看到兵教官有些脊背发凉。因为教官特别公正,眼神还特别“尖”,哪怕是有小差错,他们都能一眼看出来。

虽然孩子们说起检查纪律的教官都“心有余悸”,但却也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两位“兵哥哥”,因为他们“特别厉害”。

“他们跑得真快!”“他们的背总是很直!”“他们做俯卧撑可以一下哐哐做几十个一百多个!”听着孩子们这些评价,“兵教官”邓黎君显得有些羞涩,说自己有时候拗不过孩子们“才艺表演”的要求。“想让孩子们服气,首先自己就要做示范。有时候孩子们达到目标后,也要满足他们心愿,打一套军体拳,快跑几圈,做几组俯卧撑、引体向上给他们看。”

在检验过教官们的“真材实料”后,孩子们也对教官们更加“崇拜”。教官们带来的“军魂课程”及“狼性课程”,更是受到了孩子们满满的好评。

据悉,“军魂课程”及“狼性课程”以“红色”“尚武”“感恩”“纪律”“抗挫”为关键词,每个班每周一节军体课,每月一节拓展性的尚武课。驻校教官会把队列、障碍赛、密集跑等军人素质拓展训练融入教学,结合外出拉练等活动,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品格。

于是,有匕首操、军体拳、障碍赛等沉浸式体验军魂的课程,成为孩子们的新期待。这些课程新鲜有趣却也充满挑战——“跳过轮胎阵,走过独木桥,翻越障碍墙,最后还要贴着地面匍匐通过离地只有30厘米的铁丝网……但是我做到了!”说起曾上过的一节尚武课,学生小王记忆犹新,还为自己顺利过关而倍感自豪。

“匕首操特别有趣!感觉自己像会武术似的!”“我喜欢障碍赛,虽然有一点点难,但是太好玩了!”学生们叽叽喳喳说起自己印象最深的课程。

“其实像小王说的障碍赛,就有不少学生挑战失败,倒在哪一关的都有。但该完成的还是要完成,我们希望他们能用勇气面对这些关卡,也用勇气面对人生的挑战。”驻校教官陈嘉豪说,而在他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和声声督促下,大部分学生也都完成了挑战。

“调皮大王”成了守纪标兵孩子们的变化立竿见影

说起“兵教官”入驻校园,有家长会想起自己军训时的辛苦,有家长会担忧孩子是否“吃得消”,还有家长则期待在家养尊处优的孩子可以被“治治”。

一学期下来,“兵教官”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变化。“不说其他的,现在一个个站姿坐姿是好多了,虽然可能也有震慑力的因素,但他们确实改变了不少,有的孩子改掉了爱哭鼻子的毛病,有的孩子也不再慢慢悠悠,动作利索了很多。”驻校教官陈嘉豪说。

而这样的改变,也会被带到学习上。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吕夏晶感觉,现在班上的“小萝卜头”们安分了不少,大家的桌面摆放更是整齐。“现在每节课前,他们的学习用品都码在桌角,很规范。用时髦的话讲,对强迫症很友好。”

此外,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不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会在校园内各处看到垃圾时自觉捡起。“有可能是纪律比较严明,也有可能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团结协作等要求起了作用,总之他们的精神面貌好了很多。”陈嘉豪说。

而与“兵教官”们接触最多的“国旗班”,也成了学生们向往的对象与榜样。

为让学校升旗仪式更正规化,“兵教官”进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40余名学生参加少年“国旗班”仪仗队,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和践行爱国尚武的光荣感、使命感,从小就在心中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国旗班”训练在早上7点半,比晨读还早,不过被选中的学生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大家都把这项训练当作荣誉。“‘国旗班’里有很多人都是我们班的!”六年级学生赖辰瑞的语气十分骄傲。他说,穿着统一制服,每周三次准时拉练,每周一为大家升旗的“国旗班”是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虽然他自己没能入选国旗班,但同班同学入选也让他很自豪。

“兵教官”邓黎君记得,有一个男生,为了能加入“国旗班”,改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变成了能吃苦、守纪律的孩子,“那个男生很调皮,班主任也管不住,好像也找不到什么让他感兴趣的东西。没想到的是,为了加入‘国旗班’,这个男生努力学会了控制自己。虽然最终他没入选,但他自愿做起了‘编外人员’,主动在训练时一起加练。”

“调皮大王”变成了守纪标兵,这一变化让兵教官和老师们很欣慰,邓黎君说:“这个男生还说以后也想当兵。我告诉他,这需要一颗正直的心和良好的习惯,而他也真的做到了越来越好。”

学生阳光成长有了新养料“兵教官”弥补了教育的缺口

邓黎君曾在湖北武警某部服役,退役后在战友介绍下来到杭州;另一位陈嘉豪,2017年退役后曾在消防站工作。他们二人都是浙江戎创军校的军训教官。

“我是‘90后’退役军人,从军营来到校园,人生舞台变了,但军人本色不改,这也算我部队人生的一种延续。”听说了有驻校教官这个职位后,喜欢小孩的邓黎君当即报名。他觉得,能有这样的机会传承发扬部队的红色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浙江戎创军校负责人姚培高告诉记者,挑选驻校教官的过程十分谨慎:“培红、尚武、感恩、纪律、抗挫,这是我们军魂课程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教官不仅要有较好的学历,也要有过硬的人品。同时要会和孩子沟通,授课有一定的专业性,这些教官本身就需要在我们其他项目上比较拔尖,而选出之后,我们还会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一开始,陈嘉豪和邓黎君还有点忐忑。“驻校教官是个全新职业,前面没有人带路,跟带孩子夏令营、带成人军训那样短期的课程都不一样,要有一套体系,而且是长期的、稳定的。”借助多年经验,浙江戎创军校团队梳理总结的一本内部规范手册,成为了“军魂课程”的蓝本。

除了上课,驻校教官还要起到日常行为的榜样作用以及细节的监督作用。邓黎君说:“部队是非常严谨的,尤其是内务检查等方面。用那样一套高标准去要求学生肯定不现实,我们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段特点,做好行为规范养成。”这也与杭师附小达成了高度共识。

实际上,“兵教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的“替补”,有其特殊的意义。杭师附小校长俞富根这样理解:“这些‘兵教官’的军人气质与作风,成为学生们阳光成长的新养料。”他说,对学校来说,规范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减轻日常管理和安全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对学生来说,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十分重要,“‘兵教官’的出现,弥补了这些缺口。”

“兵教官”试点范围在扩大专门的培训教材正在编写中

早在去年12月,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城区清波街道办事处就开始探索退役军人进校园的多元化路径,助推学生阳光成长与退役军人持续发展双向奔赴、同向共进。

而今年9月1日,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三部门“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无疑为“兵教官”这一退役军人进校园的全新探索提供政策支持。

“这一试点,让我们找到了促进学校教育培根铸魂与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的结合点,破解了当前教师编制紧缺和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单一的难题。同时,有效助力学校教育,打通教育领域存在的难点和堵点。”上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斌欣慰地说,“兵教官”的入驻,既解决了退役军人自身就业问题,又为学校提供了主抓国防教育的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就业、教育双促进双提高,这是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的结果,达成了多方共赢的目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兵教官”已拓展试点范围,入驻了惠兴中学,在初中探索“军魂式课程”“主题式教育”与课程融合实践。而对于吃到“头口水”的杭师附小来说,正在酝酿在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基础上,形成退役军人教官驻校长效机制,推动校园德育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双赢。

如何推进“兵教官”,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有了计划。“我们计划把‘驻校教官’教学能力培训纳入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以有经费、有教材、有力量、可持续为目标,持续跟进各项保障。”王永斌介绍,目前《驻校教官培训教材》正在编写中,将围绕“红色、尚武、感恩、纪律、抗挫”等五个方面完成校本课程规范,推进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体系化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