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国家级经开区“国考成绩”出炉 坐二望一的“浙江军团”能否再进一步

一周前,商务部公布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圈内”常用“国考”来形容这场一年一度的重磅考核。

数据显示,全国23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前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第三年位列第九,是浙江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经开区。

全国30强名单中,浙江22个国家级经开区里,共有6家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的9家。相较于前一年,浙江新增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30强之列。

国家级经开区,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是对外开放的主平台。在杭州,全市16个开发区贡献40%以上的财政收入、50%以上的生产总值及60%以上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最新的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跌宕起伏,“浙江军团”如何突围?杭州经开区又将如何进位?

最新排名背后的“进退”

起底最近数年的国家级经开区排名,有“常青树”,更有“黑马”。排名依据是商务部2021年出台的评价办法,设置了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发展质量五个一级指标。

从前十名来看,苏州工业园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年稳居前二,仿佛是别人难以超越的“领头羊”。拿苏州工业园来说,已实现“八连冠”,在单项排名的进出口总额排名中,它亦常年位居榜首。去年1-11月,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513亿元,占同期江苏省和苏州市进出口总值的11.6%、24.6%。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绝对称得上是今年最大的“黑马”,从第13位一举进位到第7位,将一直位居前十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挤出门外,深层次反映出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的红利正在显现。在实际使用外资排名前10名中,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仅次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压苏州工业园区。

另一匹“黑马”要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2020年的第十位后,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六位。有意思的是,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实际使用外资,它均未能上榜前十,可见支撑其拿到高分的根源,并不是主要依靠对外开放,而是其他指标。拿科技创新来说,合肥经开区建设布局大众全球研发总部、蔚来全球研发中心、长鑫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等诸多高端创新平台。

再将目光扩大到全国30强,江苏和浙江的身位正在进一步拉大。此次江苏上榜9家国家级经开区,浙江上榜6家;上一次江苏上榜6家,浙江上榜5家。作为全国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最多的省份,江苏的底蕴可见一斑,创新和开放已然成为其背后最重要的基因。位列第29位的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新上榜的选手之一,其进出口总额常年位居全国前十。

仔细梳理这张排名表,我们也能看到曾经30强的常客,包括福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已经淡出了榜单。

有人进位,有人退出,恰恰印证了竞争的残酷,面对全球经济相对下行的趋势,谁能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秘钥,谁就能在稳中向好里“泰山不倒”。

“浙江军团”的战略定力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推进改革开放而生,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设。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浙江开发区的探索道路就此展开。1992年,以海盐经济开发区等为代表的29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

时至今日,经过整合提升,浙江已有2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这个“体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

一组数据显示,经济开发区对于浙江的重要性——浙江经济开发区以全省1/1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约55%的实际使用外资、50%的进出口总额、7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40%的财政收入。

伴随安徽、江西等省奋起直追,置身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语境下,浙江省经济开发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小到大的蝶变,“浙江军团”需保持更大战略定力进行破题——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又要探索符合自身的新打法。

针对产业集群待做强的痛点,浙江大力普及产业链“链长制”。

2019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在全省开发区实施,要求各地明晰当地产业发展方向,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发力招商,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形成。近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链”获评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评审优秀示范单位,其拥有长安福特、广汽乘用车、吉利3家整车龙头企业,集聚麦格纳、李尔等70余家零部件相关企业。

针对发展水平待提升的难点,浙江积极掘金数字贸易新蓝海,成为开发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在全面升格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浙江在数贸会现场签约项目达32个,总签约金额达1558.5亿元。去年10月,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入围名单公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成为承载平台。在萧山,近五年,培育引进数字贸易企业2300余家,跨境电商出口一度占杭州全市比重达70%。

针对体制机制待完善的短板,浙江大胆探路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

去年5月,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推动开发区立法、优化经济开发区机构职能设置等举措。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钱塘,去年6月,《杭州钱塘新区条例》业已出台,聚焦破解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加大力度先行先试等核心问题。

一个个改革事项相继推出,一项项利好政策接连出炉,一批批企业接踵落户……浙江也树立了全新目标:到2027年,力争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争取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评价进入前10位、6家进入前30位。

杭经开的进位之路

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杭州首个国家级开发区,虽然设立的时间并不早,但却一直是浙江的“门面”。

有数据可以支撑: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十,实际利用外资多年位居全国前十,汇聚7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进出口总额规模超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杭经开发展的水平如何,代表着“浙江军团”在全国的影响力。去年12月27日,杭州举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透过这场大会,我们也看到杭经开的进位之路。

“我们将坚定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破解好长期积累的发展问题,包括产业与创新‘两张皮’、产业竞争力和韧性不够强、产业新城建设比较滞后等等。”钱塘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新一年将通过深化改革和强基固本的牵引,以创新提质来推动产业新城建设。

千言万语,主要体现在“四个聚力”上——

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新型工业化提升价值链。杭经开将发力“药车芯”三个主要赛道和合成生物、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三条细分赛道,将打响“中国医药港”新地标放在突出位置。去年11月3日,在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杭州正式在杭州医药港基础上建设“中国医药港”,经过5年发展,共有76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生物医药积蓄分外厚重。

聚力打造全省重要产业创新中心,破解制造业“大而不强”。虽然杭经开R&D经费投入强度全省第二,但是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不高。针对这个痛点,新一年,杭经开将全力建设钱塘科学城,推进中科院医学所二期、钱塘科创中心二期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作为浙江唯一入选。

聚力大抓项目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去年以来,杭经开在巩固美国硅谷孵化器招商功能基础上,又合作建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招商点,在国内同步设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招商团队,为区域发展输送了不少好项目,2024年重点就是要突破一个百亿元以上的项目。据悉,新一年,杭经开将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实行招商人员全区统筹,招商资源全区调度,招商项目全程服务。

聚力打造产业新城,建设融合发展新样本。“产业新城的内涵是产城人的融合,我们将要做好吸引人的文章,在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上进一步优化,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让人安居又安心。”钱塘区委主要负责人说,特别是重点启动江海之城TOD和东部湾新城核心区建设,加快大湾区湿地公园开园。

“浙江军团”将如何突围?从杭经开身上就能读懂,那便是加快产业质效、发展动能、开放生态等迭代升级。杭经开也树立了新目标: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