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曾经组建过一个部门,名为“原子能事业部”。之后它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又在1982年5月改名“核工业部”,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双重领导。1988年4月,核工业部被撤销,其原有职能划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时组建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它曾经有众多直属高校,其中有5所后来发展成了本科院校,分别是中南工学院、华东地质学院、苏州医学院、华北第三工业学校、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如今它们发展的怎么样呢?
当初的这5所大学中,其实有2所只算是短暂归属核工业部直属,它们就是华北第三工业学校和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
1953年8月,华北第三工业学校正式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而在几年后的1956年4月,学校就已经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了。这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最终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虽然地处内蒙古,但这所大学的实力其实并不差。它入选了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位列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32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04名,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中也算是中上水平。
学校现有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它的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是学校最好的专业。
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创建于1956年3月,之后在1958年6月,学校更名为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改为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这之后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其实都是划归主管无线电工业的第四机械工业部管辖,并在2004年5月,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这所大学作为“四邮四电”之一,如今在计算机和电子信息领域已经非常出名,虽然是三非高校,但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和实力都不下211大学,许多朋友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就不再赘述了。
苏州医学院也曾经划归核工业部管辖,这所高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通州医院。1962年,苏州医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这之后,2000年4月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院,也是这5所大学中唯一一所211档次的高校。
如今的苏州大学医学院在师资力量上拥有“两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人;拥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还拥有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学),外科学(骨外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1个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的11个ESI学科全部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也没有丢掉自己“放射医学”的特长。
最后剩下的两所高校:中南工学院、华东地质学院,就是这5所高校中,唯二还坚持自己“核”特色的高校了,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进入各类核工业公司。
华东地质学院的前身太谷地质学校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学校已经改名为东华理工大学,地处江西,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建有覆盖核燃料循环前端和后端的“全链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它拥有我国首个“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等30多个实验室。
学校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贵州航天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都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因此就业率非常高,学生的就业范围也不仅限于江西省。
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成了南华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也并入了学校。因此,如今的南华大学在“核”和“医”两类学科上的实力都非常强大,不过相比之下,“核”专业的实力更强一些。它的核科学与技术入选了“世界一流培育学科”,核安全与核应急技术、核燃料循环、铀矿冶生物技术3个学科是国防特色学科,核工程与核技术是国防重点专业,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是国防紧缺专业。
学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核科学与核技术获得B-的等级,相比东华理工大学的C,实力上要更强一些,但在科研平台上要逊色一些,并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过南华大学有一点稳赢,就是医学实力,虽然它的医学实力没有“核”专业那么知名,但在湖南省大概也能名列第2了,除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它的实力就是最强的了,很多毕业生甚至会在广东的医院就业。另外,它在2023年同中核集团合作开办了订单班,非常吃香。
许多人都谈“核”色变,实际上核工业发展了这么久,危险性早已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核工业公司的待遇真的很好,央企的就业也稳定,相关专业的录取分相对也比较低,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