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阮西内滕一韬通讯员张若娴
这两天,第十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杭州下沙精彩上演。
一直以来,各种手艺类、操作类的技能大赛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辅导员间的大赛比拼什么?潮新闻记者带你去现场探一探。
基础知识掌握牢,还要应变能力强
是一场全面的综合素质比拼
如何在展现浙江高校辅导员们职业能力的同时凸显个人风采?记者了解到,此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专门设置了基础知识测试、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三大项竞技内容。除了基本功要扎实,后两个环节更注重实操,多方面地考验大家的综合素质能力。
3月27日下午,在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的考场内,“案例分析”环节正在紧张进行中。比赛共分为5组,每组有20余位选手,在5个考场分别进行作答。
正式开始前,选手们需要在候考区抽取题目,抽到后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用3分钟时间来阐述观点,在作答结束后,还要在2分钟内回答评委的随机提问,十分考验选手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面对不断闪烁的倒计时,还有台下3位评委老师和几十位观众的注视,有的选手表现淡定,语速平稳、逻辑清晰;有的语速较快,时不时会看向计时器方向;也有选手可能是紧张,发言时出现了“卡壳”,现场空气也跟着“凝固”。
等候室内则是截然不同的氛围,在老远就听到了选手们的讨论声。“先前考试太紧张,这会儿放松了,有时间好好交流感受。”一位刚比完的选手告诉记者,“等下回考场,评委们会根据各案例逐一进行示范作答,让我们可以复盘,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等待的过程是最紧张的,叫到我名字时还有点蒙。”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的辅导员罗家枝笑着说,参加比赛又让她当回了学生。虽然最终止步案例分析环节,没能进入最终决赛名单有些遗憾,但罗家枝表示自己不准备提前离开,打算一直旁听到今天(3月28日)比赛结束,“找找和高手们的差距。”
比赛案例是日常工作的体现
用情用心,是和学生相处的妙招
据悉,此次涉及的模拟案例涉及到学生身心健康、就业、关系处理等多个方面。
“感觉这些案例都非常典型和生动,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也能让我们在以后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更从容地应对。”来自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陶崟告诉记者,她在读专科时期,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辅导员,对她的影响很大。“当时那位老师和我们主动打成一片,像朋友那样去告诉大家一些道理,同时也很耐心愿意去聆听学生的心声。”
后来陶崟专升本后还读了研究生,如今也成为了一名辅导员。而她口中的这位老师是目前在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任职的辅导员黄银刚。而在这次比赛,黄银刚和陶崟大学本科时期的辅导员都来了,三人可以同场竞技,“感觉很奇妙”。
“对于学生,不仅仅是要关注他的学习和成绩,更要把功夫落实在日常的生活里,用心、用情与学生交流。”在黄银刚看来,辅导员要多去学生们的寝室转一转,通过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谈话,去知晓他们的近况和状态。
“有时候,一起运动也能够拉进彼此间的距离,只有学生信任你,熟悉你,才会把真心话讲给你听。这个时候我们有着过来人的经验和优势,可以抽丝剥茧般地帮助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有着近10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黄银刚表示。
据悉,浙江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至今已举办10届,赛制、内容和比赛形式逐年更迭、日趋成熟,成为浙江省推进高校一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缩影和我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闪亮品牌。
今年的大赛共有来自全省105所高校126名选手参赛同台竞技、尽展风采。
未来,浙江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将继续参照国赛要求,增强品牌创新力、传播影响力、宣传引领力,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提供“浙江经验”、打造“浙江样板”,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