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教育资讯

中国科学院首个医学研究所,5岁了!

杭州医学所。

■本报记者赵广立

亓鲁滨第一次来到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杭州医学所)的时候,杭州医学所还是一片建设工地。

那是2020年7月,他怀着对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研究所的憧憬和对“人间天堂”杭州的喜爱,来杭州医学所从事博士后阶段研究工作。看到塔吊和脚手架上忙碌的施工场景,他心里有点打鼓:“这要等到何时才能开始做实验?会不会影响博士后工作进度?”

杭州医学所很快让他见识到了“浙江速度”。仅一个多月后,他就拥有了敞亮的新实验室,实验设备也迅速备齐。

亓鲁滨的博士后生涯准时开启了。日前,在第六届分子医学前沿论坛暨杭州医学所五周年学术活动开幕式上,亓鲁滨作为青年代表上台发言。他表示自己是“一名自豪的医学所博士后”,能够与杭州医学所共历初创,见证彼此成长,“是我之幸”。

拉起一支高水平的队伍

2019年5月8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医学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后更现名)。2023年2月23日,杭州医学所正式获批为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

杭州医学所坐落于并不繁华的杭州医药港小镇,这里有着浓厚的医学创新气息——在这个不足6平方公里的创业园区,不仅有默沙东、拜耳、辉瑞等7家药企巨头入驻,还有一大批国内的医学创新企业扎根于此。

杭州医学所迅速成为医药港小镇的人才高地。在五周年学术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医学所所长谭蔚泓报告了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单”。5年来,通过内培外引,杭州医学所已会聚科研人员和在学研究生等700余人;除了多个院士专家团队,科技骨干中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占比1/3、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占比1/2。2023年12月,杭州医学所还成功获批药学一级博士学位和生物与医学硕士学位培养点,为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亓鲁滨入站那年,杭州医学所刚刚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到4年,博士后群体已经壮大到200余人。

除了引才、育才,处在创业阶段的杭州医学所还积极创造条件以实力“宠才”。

亓鲁滨记得,在来所之初,他需要一台比较特殊的光学显微镜做实验。“初来乍到、单独采买,当时我鼓足勇气才提出需求,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应——只要是实验所需的合理的、必备的设备,都会最大限度支持采购。”后来,在这台设备的支撑下,他的实验顺利开展,并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坚守一种创新的办所机制

在报告中,谭蔚泓旗帜鲜明地指出杭州医学所的定位和特色——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基础科学驱动医学研究。

提及“基础科学驱动医学研究”的定位,就不得不提杭州医学所与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紧密联系。在浙江省与中国科学院确定合作共建杭州医学所之初,浙江省肿瘤医院就在合作框架之内,谭蔚泓同时也是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

“我们倡导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医生紧密结合,以病人为直接服务对象,利用民间资本和政府的支持,用有组织的方式来开展研发和攻关。”谭蔚泓说,在杭州医学所,临床医生是“最难得的优质人才资源”,他们不仅协同科研人员攻关,许多人还成为“临床研究型医生”。

杭州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方晓红告诉《中国科学报》,杭州医学所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就像住在前后院的一家人,“后院”的科研人员和“前院”的临床医生紧密互动,非常有利于医学科研选题的品位提升和成果的临床转化。

“我在来杭州医学所之前跟许多医院有过多年的合作,但从没像现在这样深入。”方晓红对记者说,“经常会有临床医生来参加我们的学术研讨会,有时候他们提出的需求,很快就能凝练成我们的一个科研问题;实验室科研人员提出的解决路径,很快就能在临床上进行验证。如此往复,成果的临床转化就‘闭环’了。”

院省合作背景之下的研究所、医院“两翼一体”的创新机制,更有利于生命健康领域重大难题的攻关。方晓红说,生命健康领域的难题越来越复杂多元,密切的院地合作和所院关系,让科研人员在选题之初就考虑到地方产业创新发展所需、找到临床上的真问题。

收获一批“值得一提的”成果

众所周知,在杭州医学所5年的成长史中,有3年时间赶上了新冠疫情。

姓“医”为民。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杭州医学所急国家之所急,迅速研发出我国第一批新冠快速核酸诊断即时检验产品,并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

此外,杭州医学所还组建了“核酸药物与疫苗中心”,推进mRNA疫苗的研发。2022年5月,该中心突破了mRNA疫苗的靶向递送技术,获4项国家授权专利,并与艾美疫苗公司、浙江省疾控中心等进行临床前测试。现在,团队正在利用mRNA疫苗的靶向递送技术研发细胞治疗技术与肿瘤疫苗。

在谭蔚泓的回顾报告中,“核酸快检”被列为杭州医学所“值得一提的五大科研成果”之一。

5年里,杭州医学所以基础科学驱动、临床问题导向、重大平台支撑、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开展有组织的攻关式研发,取得了一批亮眼成果:全球首个“核酸适体核素造影剂”进入临床试验,它可对漏检微小病灶进行特异性检出,“点亮”人体内肿瘤,做到“炎癌区分”;绘制出中国最大规模的“三阴性乳腺癌蛋白质分子图谱”,提出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分治新体系;提出“智能核酸分子计算”新概念……

此外,杭州医学所还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个、子课题14个,率先占领“医学合成生物学”学科高地。

杭州医学所何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斐然成绩?谭蔚泓说,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直属研究机构和年轻的“国家队”平台,杭州医学所能够吸引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科研经历的人才聚集,大家交叉融合,在体系化、建制化布局之下,有底气瞄准全球生命健康前沿,破解更多更复杂的科研难题。

目前,杭州医学所已成立智能分子诊断中心、核酸分子医学中心、创新药物与精准诊疗中心、生命组学中心、临床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验室和平台,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5余个。

谭蔚泓表示,未来杭州医学所还将瞄准单细胞多维分子图谱、肿瘤mRNA疫苗、靶向核素药物、血液分子图谱等多个重要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抢占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制高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