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高考

浙江高考作文考“人工智能” 浙大城院教师谈自己眼中的“问题”

6月7日上午,202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揭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今年的作文题目围绕“人工智能”这一人们词汇展开,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题目的内涵和意义,杭州网记者第一时间邀请到了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方向的朱滨老师,谈谈她对这个命题的看法。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化解问题,才是问题之所在。相反,新的技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激发了更多的思考和问题。”

朱滨老师认为,今年的考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命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们确实能够更快速、更方便地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变少,取决于对‘问题’的理解。”

她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并且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好问题,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解决问题,但是真正的创造力依然要依赖人的创新思维和智慧。“我们需要做的是运用新的技术工具,培养创新思维,构建创新生态环境,激发人的智慧。

此外,她表示技术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研究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关于伦理、隐私和就业的诸多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并思考如何平衡这些问题,比如技术进步与社会伦理之间、经济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权衡关系等。”

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上,人们是否应该顺势而为,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朱滨认为,我们应当理性拥抱人工智能的浪潮,顺势而为,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未来。

她认为,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教育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培养独特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共情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等更体现人类价值的能力,以及与机器共生共融、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依赖于技术提供的答案,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人机共融,与智共生,如何启发人类和机器共同的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