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小学

创造浙江历史! 杭州高一男生获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金牌

升学宝

首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浙江赛区一等奖;高一入选物理奥林匹克国家队,提前锁定清北,创下全省纪录;入选物理国家队出征亚洲物理奥赛,斩获金牌并获理论第一名……

这是天元公学·杭州二中教育集团未来科技城学校高一(5)班学生潘昊扬的竞赛履历,每一个奖项都含金量十足。

6月11日,刚刚在第24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APhO)创造历史的潘同学回到母校,鹿姐姐的同事对话潘同学和他的父母、老师、教练,回顾这位“一次通关型选手”的金牌练就之路。

高一入选物理奥林匹克国家队

创造浙江历史

6月9日,第24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APhO)在马来西亚举行闭幕式,官方公布本届比赛获奖名单。杭州二中滨江校区徐前、天元公学潘昊扬两位同学,双双获得金牌。其中,徐前获得理论第二名,总成绩第五名;潘昊扬获得理论第一名,总成绩第十二名。

这两块金牌的分量如何?先介绍一下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APhO)——这是目前亚洲国家学生中最重要的物理竞赛,比赛形式和难度,与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相似,甚至试题难度更高。在我国,组委会每年对50名国家集训队成员进行选拔,由第6~13名这8位队员,组成APhO国家队成员。

今年第24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APhO)由马来西亚承办,共有28支队伍参与。中国队全员金牌,包揽前三名及总分第一名的亮眼成绩。

而获得的金牌中,潘昊扬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他创造了浙江历史。

天元公学奥林匹克学院负责人、物理竞赛金牌教练庄晓波介绍,在浙江历史上,通过物理竞赛进入国家队的队员,基本都是高三学生,尤其代表国家队拿到金牌,更是难上加难。

“高一就参加物理竞赛,意味着学习周期比别人短,要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学完别人三年的内容,尤其参加国家队选拔时,要学习大学物理以外的内容,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挑战更大。”这是庄教练从事物理竞赛培训的第十年,带出过4位入选物理国家队的学生,而潘同学显然很出挑:

他是浙江历史上首位高一就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高一时就提前锁定了北京大学?;他还在不断创造历史,成为首位高一就代表国家队出征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金牌的学生。

02

一轮通关型选手

老师教练总结“决胜秘籍”

为何潘同学在高一时,就能创造浙江历史,手握沉甸甸的金牌?

杨燕飞是天元公学初中部教师,也是潘昊扬初中物理老师兼班主任。在杨老师眼中,潘同学挺特别。

“初中刚接触,就发现他很喜欢思考,其他同学课间玩闹,他就在纸上演算。”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逐渐发现了潘同学在物理方面的天赋,借着天元公学高中竞赛教练下沉的契机,推荐他参加庄晓波老师开设的物理兴趣拓展课,搭上了物理竞赛的快车。

此后,潘昊扬的竞赛之路堪称一路开挂,庄晓波教练用“一轮通关”来形容。

“初二下学期,他开始接触竞赛,尤其初二暑假,经过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竞赛水平提高了很多。”从初二到初三的短短半年,潘同学在物理竞赛方面已崭露头角。

2023年9月,潘同学正式进入天元公学高中部学习,在2023年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从初赛、复赛,再到决赛,潘同学更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收获物理奥赛金牌,以浙江省第一、全国第六的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提前被北京大学录取。此次又代表国家队,摘得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总结潘昊扬的决胜秘籍,庄教练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他自己确实有天赋,并且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加上性格沉稳,内驱力强,做事专注,另外也离不开背后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支撑。”庄教练介绍,天元公学的物理竞赛团队,有两位国际金牌教练任职,既有传统名校的培养模式,又有新学校的创新特色,“两方面结合,促成了潘昊扬的成功。”

天元公学总校长马智慧介绍,天元公学重视激发学生内驱力,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学生尽早认识到在哪个领域具有天赋,再通过一条龙师资队伍,把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落实到课程上、活动上。潘同学的成功,是天元公学创新体制的有力实证和一次成功实践。

“潘同学获得理论第一,有力地证明中国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也证明拔尖创新人才要突出一体化培养。”马校长说,一体化培养是天元公学的特色和优势,今后会进一步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联系,实现一体化贯通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发展提供优良环境,让学生享受因材施教带来的益处和综合培养带来的优势。

03

内向慢热的男生

聊起物理能滔滔不绝讲完一堂课

关于学霸,外人都好奇,父母是如何培养的?

采访当天,潘昊扬的父母也来到了现场。

潘昊扬的妈妈陶丹奇坦言,她和潘爸爸是两个文科生,和很多普通家长一样,什么时候发现孩子的物理天赋,其实没有清醒的认知。“只是发现他从小就很喜欢数学,对数字比较敏感,喜欢写一些数学计算过程。”潘妈妈介绍,潘昊扬小时候并没有上过什么辅导班,家人对他也没有过高期盼,“回过头来想,正是那几年让他随着兴趣去探索学习,保护了他的求知欲。”

而在选择数学还是物理竞赛方向时,父母也尊重并支持潘同学的选择。

在初中阶段,潘昊扬对物理探索的种子,也得到了呵护。

“义务教育阶段,中考是达成学生理想的第一步,虽然要搞竞赛,但文化课程也不能丢。”初中班主任杨老师率先做出让步,“我的物理课上,允许他做竞赛题,但约定考试要达到前三名,他很感激我的决定,而以结果为导向,我也很放心。”

在杨老师看来,这是平衡之后寻找最优的结果。“要为孩子埋下探索的种子,这样才能看到他们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采访中发现,潘同学不善言辞,杨老师说,在他喜欢的物理领域,他可是班级里的“小老师”。

“不仅能给同学讲题,出题者的思路,他都能讲清楚。”杨老师说,在潘同学身上,能真实感受到他在享受解题过程。这一点,庄晓波教练也感同身受。“问他获奖的感受,他可能说不出来,但让他讲一堂40分钟的物理课,他能滔滔不绝。”

高中班主任叶吕老师说,别看潘同学面对记者内向,其实只是慢热,“他跟同学相处非常融洽,听到他获奖的消息,群里都沸腾了,大家都很激动。”叶老师说,高中学业更繁重,不仅要平衡学业和竞赛的关系,也要关注身心健康,“每半个学期会组织一次生日会,平时也会通过体育锻炼给大家解压。”

潘同学创造了一个历史,同时也是一个开端。

在潘同学这样的年纪,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用光束去追赶一束光,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推动了物理学科从经典物理学向相对论物理学的一次重要的蜕变。

马校长借用钱玄同先生送给儿子钱三强的四字座右铭——从牛到爱,来寄语潘昊扬的未来之路:希望他作为一位追光者,成为追牛顿的那束光,照亮理论黑夜,也成为追爱因斯坦的那束光,闪耀新理论的光明。

文:朱丽珍戴嘉栩

编辑/制作:沈蒙和戴欣怡

监制:王慧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