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沈轶
2021年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其中,2021统考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成绩,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因为,在该专业中,有29名考生的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其中两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
4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出现0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违反了考试规则,在复试过程中存在“泄题”的情况。就此,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确认了有0分考生存在的情况,但表示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的处罚。
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所公布的成绩显示,“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共有34人被判0分,分别出现在“涉外律师项目”和“普通方向”两个领域。其中,“普通方向”有5人,除了“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被判0分外,在“复试普通方向外语面试”也被判0分。
除此5人外,其余29人均为“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被判0分,其中“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8人,“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普通方向”21人。
有网友猜测,在这34人中,5个全是0分的学生,应该属于未参加考试,而其余29人,复试外语有分数,而“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是0分,则是成绩被取消。
该公示显示,这29名“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学生中,有三人初试成绩超过400分,其中有两名为415分并列第一,在各自方向均属于最高分。
4月8日,“人大法硕复试0分”一事在网络上引起讨论。有网友爆料称,这29名考生之所以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上被判0分,是因为泄题所致。
网友“Rrrrraphon”在国内某著名论坛爆料称,这29名被判0分的考生,是因为自己考完后,在微信群聊中,透露了自己刚刚所考的复试试题以及所经历的复试流程,而此时,复试仍在进行中。
该网友表示,这29名考生的行为已经涉嫌“泄题”,也因此,他们不仅将在本次考试中被判为0分,同时还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三年内不得报考研究生。
同时,这名网友也贴出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该承诺书中,明确“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若违背上述各项承诺,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自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接受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三年内不得报考研究生的处罚”等内容。
为了解该情况的真实性,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确认了有学生面试被判0分,但其表示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也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处罚,具体问题需要问招生办。
随后,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院招生办,但对方表示,如需采访,要通过宣传部。
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先后4次致电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但对方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她只是一名在宣传部帮忙的学生,老师们目前正在开会,她本人并不清楚此事。
在本次事件中,涉嫌“泄题”的微信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
封面新闻(thecover.cn)联系到了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对方表示,这种“考研微信群”是这几年很流行的一种“学习互助群”,考研学生们在群里交流经验,分享往年的考题,偶尔还会相互吐槽、倾诉,甚至还有人通过这种群,解决了“个人问题”。而同时,该考生也表示,群里确实也会出现“泄题”的现象,“很多人复试考完,就会把自己的考题往群里发,其实有时不是故意泄题,很多人只是因为之前压力太大,考完了想要宣泄下。”
据这名考生介绍,这样的“学习群”一般都是由在考研机构兼职的老一批考生组织创建,从学习之初就会进群,一直到复试结束,“一个群可能会有上千人,其中就有很多考生报考的是同一个学校的研究生。”
这名考生表示,自己今年报考的是国内某著名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当时他所在的群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我当时参加复试的时候,也有人发自己的考题,他们前脚刚结束,后脚就把考过的题发到了群里来,还要点评一下这个题出得好不好。”
该考生表示,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最近这两年才出现,“因为疫情原因,现在都是线上面试,面试完了考生也就脱离了考试的环境。肯定要找人分享一下面试的过程,网络就是最好的渠道。”而在此前,面试一般是到学校进行,环境相对严肃,考生本人在考完后,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交流的情况,“其实发题的人本身可能并没有想要泄题的意思,只是想要发泄下情绪,但没想到事情会那么严重。”
据这名考生介绍,4月7日当中国人民大学的复试成绩公布后,他所在的“学习群”就已经被群主解散,而据他所知,其他“学习群”也都在这两天陆续解散,“毕竟影响太大了,可能觉得解散才最安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