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发表了《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论文。其中的一个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出圈,引发了全民的争论。这个观点就是:“国家需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此结论一出,立马引起了文科生的集体不满,而很多理科生都在纷纷叫好。各大媒体和自媒体也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我看来,分析这个问题要有几个视角来看。
(1)从国家的整体发展角度看,
文理两个不可偏废。这不是和稀泥,而是确实如此。没有文理的配合,想要靠一条腿走路,是不可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至于原因和怎么配合,下文会详细叙述。
(2)从个人的事业发展角度看,
文理确实是各有侧重。(2.1)不同的家庭背景(阶层),(2.2)不同层次高校出来的文理生,(2.3)不同历史进程下的文理生,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个人发展最大化来看,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文理生,哪个合适哪个不合适都要区分开来。
下面先就这些视角大概的阐明我个人的观点。
一、从国家整体发展角度来看:
任何时期,文理都不可偏废。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需要持续的重视和投入。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个可以用中国和周边几个国家举例来看。事实上,新中国的成立就是史上最牛文科生带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
在创造这个历史的过程中,最牛文科生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依靠最顶尖的一批理工科人才的头脑,将新中国从头武装到脚。在前三十年,中国几乎是从一穷二白的毫无工业基础的工业国,上升到了创新性排名前几的工业大国。即使是在解放全中国之前,我党相对于国民党来说,也是最重视理工科人才的。
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就已经开始把迫切需要的军医、军工和无线电通信等技术工作,以及在民众中所能进行的科学教育工作列上自己的议事日程。更不用说在当时艰苦环境下的军工厂,都是宝贝疙瘩的保护着。
建国后,更是一大批知识青年投入到工业化的浪潮之中。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备也必有文事。此时,中国不仅在理工科的实践上大放异彩,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世界高新军事项目落地。而且,在文化输出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当时,对欧美日等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输出那是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这些都是在中国史上最牛文科生带领下完成的。
有个博主比喻的好,文科就像魔法输出,理工科就像物理输出。魔法输出到了高层次,对外的伤害能力那是极强的。比如,美国当时之所以赶忙着上门建交,就是在越南战争泥潭里深陷不出,国内反战游行示威,以及黑人解放运动(也是在史上最牛文科生手上操控影响的),导致美国当时的局势岌岌可危。物理输出则是硬价值,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直接震慑全世界嚣小之辈。再也不怕国外的核讹诈了。一软一硬,拨弄世界风云。
再看看印度,由于其没有深厚的历史积累,没有出一个文科生完成印度的土地革命和文化革命,以至于底层社会形态没有变格,下层人民在依旧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文化中生存,社会生产资料也没有再分配的过程。所以在印度很难发展出像中国这么完备的工业体系,他们只能做些工业链条上边角料的工作。最终,精英人才纷纷留美,在异乡创造个人价值。
理工科是利用科技追求增量,文科是利用文化制度分配存量。两者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就来到第二个视角看文科和理科了。即个人的视角。
对于科技勃兴、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理工科比文科更有前景。毕竟,在增量时代,凭借技术抢占风口很重要。对于科技树已经锁死,都是在精细优化产业的时代中,文科比理工科更能进体制内充当管理者。毕竟,在存量时代,凭借技术已经很难上升一个阶梯。会技术的后备人选多的很。那么在现在这个时代,怎么看待文理呢?我们下文再深入聊聊这个话题,还是从我们熟知的命理角度来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