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最后半个月, 除了复习, 别忘了这件事情, 尖子生更应该注意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半个月时间,考生们都在紧张地作最后的冲刺。在这最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不同层次考生的复习重点是不一样的,基础较差的考生回归课本,趁热打铁认认真真地把基础知识捋一遍,高考时成绩还能够有明显的提升,甚至成为“黑马”;而对于尖子生来说,由于学习水平已经非常高了,靠最后半个月时间的努力提分效果不会明显,相反,如果状态崩了的话,高考的表现很有可能让人大跌眼镜。

“克拉克现象”

罗·克拉克是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1964、1968两届奥运会时却连连发挥失常,与金牌无缘,仅获得过一枚铜牌。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平时优秀的人在关键时刻不能发挥正常水平,让比赛或者考试失常的现象,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又叫“克拉克魔咒”。

“克拉克现象”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十分普遍,许多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尖子生,一旦面临中考、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就会心跳加速,精神高度紧张,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最终导致考试失败。从历年的考试结果也可以发现,很多考生落榜,并不是因为高考试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多于紧张,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

考场上出现“克拉克现象”的原因

在考试中出现“克拉克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界因素,如父母的过度期盼、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老师冷峻的表情等,也有考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原因,如考生自身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对结果过于看重等。

如何避免出现“克拉克现象”

十年寒窗苦读,又有着不错实力,如果在高考时这临门一脚没发挥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甚至落榜,不管怎样都太可惜了。那么,应该如何避免高考时出现“克拉克现场”呢?建议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四点入手:

1、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在最后这半个月时间里,尽量不要去碰高出自己是水平的题目,而是回归课本,针对性地复习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或者老师明确指出的、反复强调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这样越复习越知识掌握得越牢固,也无形中增强自己的信心。

2、充足睡眠,劳逸结合

调整作息时间,早起早睡,确保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这样白天既有充沛的精神听课和自我复习,也提前将生物钟调整为高考模式,不至于到时有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在复习的间隙进行适度运动或听舒缓音乐,也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模拟“高考”

按照高考的时间安排和作答要求,自行作一套或几套真题,注意规划好作答时间安排,整体思想是沉着冷静、先易后难、懂得取舍,培养高考的临场感觉和答题技巧,也是增强信心的方法。

4、自我心理暗示

通过反复自我暗示“我已经准备很充分了,一定会考好的”,也可以提升自信。

考生通过以上四点,可以有效避免高考时出现“克拉克现象”,而作为家长,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从而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尽量为孩子一日三餐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