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不是偶然。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2.19世纪30至4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3.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A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
1.思维与存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是否能否认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3.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内在的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A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A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用概念的艺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A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A7.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继承和发扬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
B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综合,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资资料生产方式等三个基本的方面。在整个社会存在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1.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2.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3.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4.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B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主体的人们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分布、增减、迁徒。
一: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影响因素。1.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2.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二:人口因素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1.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2.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B3.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矿物等
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1.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们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2.地理环境的特点直接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二:地理环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1.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2.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B4.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一定的生产力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体现着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体现着生产总人与人的关系。
作用:1.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产生。
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存在。
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5.生产方式决定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大小。
B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哪几个方面?
1.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
4.科学技术
B6.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
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对外:国防职能、外交职能
B7.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国体既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或说社会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国体与整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3.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表现。
B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如何?
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辨证论的统一。
唯物史观首先是历史观上的唯物论,既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君顶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一旦社会存在有了发展、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也会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
3.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社会意识同时也是历史观上的辩证法,既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也承认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3.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都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
4.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还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
3.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智慧的产物,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C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建设理论;他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C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C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997年党的15大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地位
2002年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科学体系:第一次比价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C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有哪些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有哪些主要内容?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义国家所有(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D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2.新民主义主义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的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在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二十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D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D5.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必要性(主观因素)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点。
可能性(客观因素)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以及其相互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乱,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3.红色政权产生的地方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最重要的是共产党组织的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D6.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什么?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D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为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有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
预祝同学们2021成人高考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