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硬币悖论”原理是什么? 出现在美国高考题, 30万人仅有3人答对

1982年美国高考数学卷上学有这样一道题目,说小圆的半径是大圆的三分之一,小圆绕着大圆滚回原来的位置需要滚多少圈

?这道题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30万人中只有三个人答对了题目,就连出题人也不会。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讲的“硬币悖论”了。

什么是硬币悖论呢?

将两枚硬币上下整齐地摆放,然后将上面的硬币沿着下面的硬币滚回原来相交的位置,你会发现上面运动的硬币实际上转了两圈,而不会我们想象中的一圈。而这种反直觉的现象就被称为“硬币悖论”。

虽然说两个圆所接触的路径是圆周长,但是对于滚动的圆心来说它走过的路径是原来的两倍。

这类题目有一个公用的算法,就是用公转圆的圆心画出圆的半径除以公转圆的半径,就可以算出公转圆的圈数。拿美国高考的数学题举例,里面的半径为3,外面的半径为1,那么公转圆的半径就是4,就可以很容易得知这道题应该是4圈了。

知道圈数以后就要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外侧滚动的硬币会多走一圈呢?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周长为一米的圆在一个一米长的直线上,当圆滚完直线也就结束了一圈。那接下来我们将这根直线折成等边三角形,会发现这时圆会多转一圈。

原来,当圆滚动到拐角时圆心就要转动120°,经过三个拐角就是360°,这就刚好是多出来的那一圈,接下来我们将直线转为正方形,五边形等,都可以发现滚动圆需要走的圈数都要额外加一圈。依次类推,当这个多边形无限边到圆时也需要增加一圈。

这就出现了我们做的硬币实验,两个相同的硬币,外围的会绕两圈才能回到起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