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考生都明白,分数是志愿填报中的关键要素,知道多少分,知道排名,感觉自己基本上就能知道被什么级别的院校录取了。
这样的“经验”往往比较受用,这是基于从前多年的数据,整理出来的。但这些方法,还适应今年第一年的高考改革大省么,这些省份怎么办呢?这虽然称不上是“乱世”,但是大家一起都没有了参考标准,那么你将有怎样的发现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分享我的一点收获。对于各个院校而言,既然是选拔人才,一定是挑选具有学习力的人来自己学校比较好,那么这个学习力就体现在高考的成绩上。因为有资格再多花点心思,去走其他一些渠道了,但是比如强基计划也好,高水平运动员也好,能被录上的,也都是万中无一的了不起的人,并且别人的路子,不一定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
高考志愿其实也讲求“门当户对”,总归是我看上的,也能看上我就好了。有这种理想的适配方式,往往填报的时候还总想“高攀”一下,那么更建议你全力以赴,在考生预备自己学业知识的同时,咱们一起来做点其他信息的整理和搜集,万万不可盲目相信甚至“错误”的第三方数据。
根据以往我们咨询的各种案例,我们还是建议家长和考生能在志愿填报时,注重以下原则:
1、坚持以院校为重。
今年还是有很多省份以平行志愿方式,会让写填院校后,勾对应专业。这个本身的导向是以学校为首选条件,毕竟最后你勾选的叫“同意调剂”。
而我也讲过,新高考让你根据选科,先填专业,然后再涉及到院校,通常是这么个导向。但,你也要明白,这样选拔人才的学校,基本上也同时在我刚刚说的另外一种平行志愿的方式上,进行着招生。
我很难讲新高考改革七八年,录取过三四年的各类高校,究竟有没有理解专家对高考选拔人才,设计方向的良苦用心。更很难讲,家长朋友们,对于这样设计是否有新的理解。我表达出的高考“乱世”也就是在所有人都没有一个统一方向的时候,你仍然应该明白不同学校的差异,具体落实到专业身上有不同,但往往也就是学校本身实力的不同了。这样的偏向,确实是适合对于专业模糊的人来说的,未来要选好平台。
2、重视自己的成长路径
我们人生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高考无疑是一个重要平台。其实你稍微了解一些现在的顶尖企业招聘需求就能明白,条条框框里任课的,还确实是你的“第一出身”,尤其是你的第一学历。高校喜欢有学习力的年轻人,难道企业就不是么?
每个人的学习力体现在什么地方?高中就是高考,大学就是专业。你高考后有机会选专业,你没有选好,大学往往还给你一次机会,就是“转专业”,一般条件都比较苛刻。能参加这个考核的,也基本上是按照名次给予的机会。
还有就是通过考研转到其他方向,往往是通过一个通识学科,转到一个专业研究学科。我比较建议是这样找寻考研方向的。那,能不能跨学科呢?能倒是能,但是你可能没有看过招聘信息了吧。如果你的人生方向本身没有很坚定的话,你感觉现在的企业,当有很多人可以选的时候,他会更愿意选择什么样的人呢?
企业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往往企业是因岗位需求招人的,那么企业一般会需求什么人?是某个领域内的顶尖人才。某个领域内能做出顶尖成果的人,是谁?在更多的企业HR眼里,跨界思维可能有,但是从历史招聘数据来看,有的选的时候,他必定是选择学了更多年同一个专业的人,自己初印象判定会强一点。
另外,想考研改变专业方向,也类似。导师面试你的时候,尤其面对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都会问你为什么的。导师也在找能“用”之人。
那你说,老师,你吓唬我是不是,你把我路子都框定在高考这次了是不是?
不是哈,我分享是因为我想唤醒你注重你的高考志愿填报策略,你完全可以走上一个非凡之路,但这个过程一旦你走上了,后边的路径全是要你始终坚持朝着你的大目标走的。如若不然,你还得重新规划路线。你用导航的时候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也别总绕路吧,费油不说,还容易违规不是?
说回考研,除了专业课,大部分都会考政治理论、高等数学、英语。本科阶段“通识”教育,也往往是以训练思维能力为主的,是培养学习力和综合素质为前提的,那么希望继续深造,当然是在本领域内再寻找方向研究下去,才更为关键。希望你重视起来你今后人生发展的轨迹,你以后面对的人,大多会问你,为什么当初选了这个了。这是你的出身,是你第一次有选择机会的时候,你的故事开端。
3、坚持以专业为重。
对于已经探索好自己的考生,已经从小立志在某个领域扎根研究的,已经发现了自己擅长和未来潜质的,这样的考生是需要多多少少了解下对应专业培养目录下,学习的科目背后的内涵的,也就是说你大致是需要翻看一下这个大学专业培养体系下,究竟会上什么课程的。
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的选择,事实上是建立在有较强探索能力的人身上的。这个类型的选项,一定要规避凭借一个专业名称的热门,就赶着自己去学了。你要有判断趋势的能力,你也需要自己对这个领域有一点判断和研究。
注重专业的选择,是大趋势,以后各个院校的特色也将会更为突出,大而全是从前为了求发展机遇,高校不得以而为之的,现在大学城的建立,高校之间的互相交流,以及人才的流动性,什么学校擅长什么,这个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的。
希望每个考生都可以早点进行生涯规划。时间浪费不起。
4、二者兼顾,院校专业一把抓
高分考生,“鱼和熊掌”有机会兼得。但如果你既要理想的院校又要理想的专业,院校与专业俱佳,你需要证明自己,拿分数说话。
从客观实际出发,你足够了解自己了,你也知道院校能够给你提供的平台了,那么这样的时候,你能比较从容的规划好以后保研和发展的路径,或许更好。一定要重视起来学校的科研能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技发展仍是机遇之所在,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面大展拳脚的,一定在未来的各行各业的竞争中,都能脱颖而出。
实际情况是,现在就是连公务员相关的要求,都已经是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了,谁专业,专业服务专业,就是当下的就业逻辑。既要选好的院校,又要选好的专业。
生涯早规划,人生不迷茫。我是阅历丰富,天天看,每篇让你经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