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推行新高考政策的省份有8个,从北向南依次是辽宁、河北、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以及位于西南的重庆市。
新高考政策从2019年高考开始推行,第一年为试点改革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上海市总分为660分,高考政策是3+3(6门副科);浙江省总分是750分,高考政策是3+3(比外省多一门技术共7门副科)。
而2021年高考推行新高考制度的8个省市,则是在吸取前面6个省市高考新政的基础上,推行了3+1+2的政策。其中3为语数外主课,1为历史或物理学科中二选一,2为地理、政治、化学和生物四门学科中的任何两门。
根据新的高考政策,志愿填报期间选用平行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注意是否大类专业招生等。切记,无论任何大学的任何专业,都要有个先后顺序,并且选择服从调剂。
专业的事情说完,再来讨论一下现在依旧属于三门主课的语文、数学和外语。语文作为个人情操培养、阅读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当今的很多热门专业都是以数学的运算理论为基础,衍生而来的。
我国之所以能够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发展到这个程度,以数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以及学术发展,因此数学作为主课,自然是不能欠缺。甚至于提升数学的高考比重,就像2021年推行新高考制度的8个省市,将物理学科的分数提升一样,是一件完全可行的尝试。
数学提升利大于弊,语文不能或缺,那么从三门主课之中,外语就显得有点鸡肋。虽然有关外语的重要性,一直存在着正反的两个观点,不过早在一百多年前,从我国的“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的观点中,其实完全能够看出来,外语作为一个独占150分的主课,是否有必要:
盛宣怀不赞成单纯学习外语,而是认为外语的学习应当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当成钻研的工具。这个观点,其实放在眼下,也并没有过时。
而另外一个观点,则是认为外语十分重要的人,是因为觉得很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方面,国内与国外依旧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无论是以后去国外留学,还是在本科阶段写论文等,以及各学科、学术领域、科研项目都是国际领先,都是需要英语作为工具才行。因此认为外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当成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1895年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创办了南洋公学的盛宣怀,仅仅只是将其当成工具;现如今的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读了十几二十几年书的某些知识分子,却是将英语为代表的外来理论和外国的月亮、空气,视作圣物一般。
历经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我国的优越性已经十分明显。如果这个时候,还在觉得外国的就是好的、国内的就是差的,那么说起来,这样的人在高考的时候,就不用去管数学或者物理了,而是要好好地学习一下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政治学科!
话已至此,大家觉得英语作为一门主课,占据着每年一千多万学子借以实现个人理想的高考中五分之一学分,是否是有点过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