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校科技创新50强: 8所“双非”上榜, 15所“一流大学”落榜!

高校人才聚集,国家投入巨大,人们理所当然希望高校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尤其是在创造新知识、研发新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等方面有所作为。高校能否满足人们的期待,取决于有无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能力。

如果总是因循守旧,按照既有的模式行事,人类社会只能是今天复制昨天,还可能停留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关键在于创新,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和提高各种技术。知识一点一点地积累,技术一步一步地改进,发明一项一项地创造,难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也就是后人踏着前人的脚步前进,这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同样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在某些方面还被人卡了脖子,人们希望专职于研究科学技术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高校有所贡献,理所当然。

从创新角度看,国内哪些高校的能力较强呢?这不能坐而论道,用嘴巴去辩论,而要靠实践得出结论。观察这个问题有许多视角,比如发表的有科学价值的论文、取得的科研成果、攻克的技术题关等,但申请专利的数量也是一个观察角度。专利是创新的代名词,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能力和创新结果。华为之所以成为5G的领头羊,就在于申请的相关专利最多。

有一个机构以2016-2020年全国专利信息为核心数据源,对全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名单。这个名单给人的感觉是,意料之中却大有意外。在50强中虽然也有名牌高校,但更有一般高校甚至名不见经传的高校。下面围观一下这个榜单。

(一)“一流大学”超半数,华南理工、‍东北大学、重庆大学亮眼。‍

15所“一流大学”未能上榜。从50强榜单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26校,超过半数,显示出强大实力。但是,这也意味着还有1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防科大除外)在创新50强之外,包括中国科大、南开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大等一干名校。这说明什么道理?“一流大学”不一定都具有一流创新能力,不排除个别高校名为一流、创新末流的情况存在,或是学科水平不低但创新能力不高的情况。

华南理工、东北大学、重庆大学亮眼。清华、浙大、上交未出人们意料,位居榜单前三,毕竟这三校是各类榜单前10的霸主,理应如此。但是,华南理工、东北大学出现在前10之内,估计许多人没有想到。须知,这三校不仅在各类榜单没有如此显眼,而且东北大学在发展当中还面临经费等诸多困境,被列为B类,没有A+学科,可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却能位居前10,证明这所老牌名校确实厉害。此外,重庆大学也是一所没有A+学科的大学,位居榜单第14,高于华中科大、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同类高校,也让人刮目相看。

东北地区“一流大学”悉数上榜。谁都知道东北地区高校的处境,与北京和东部的高校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是东北地区的四所“一流大学”悉数上榜科技创新50强榜单,东北大学第9,哈工大第19,大连理工第28,吉林大学第37。从其它区域情况看,西南、江浙沪以及武汉、广州等地的“一流大学”也是悉数上榜,而京津地区的“一流大学”有一半缺席50强,比较过高,无法让人理解。

(二)16所“一流学科”高校上榜,江南大学超南大,中国矿大超复旦、南京林大超北航。

在科技创新50强榜单中,有1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一流学科”高校的16%。在这16校当中,江沪就有7校(江南大学、南京林大、华东理工、中国矿大、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河海大学),北京有3校(华北电力、北京科大、北京工大),其它6校散布于武汉、成都、西安、合肥、贵阳、广州,可见东部高校的创新能力是很突出的。

50强榜单确实有些“乱”,与人们的思维习惯完全不同。除了前述的华南理工、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让人意外之外,还有许多“反常”现象。但是,这些“反常”现象却证明了一个发展规律,创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高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也证明无论曾经和现在多么“牛气”的高校,只要不思进取,就有可能被他校超越。

拿江南大学与南京大学相比,都在江苏省,一个在地级市,一个在省会,一个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个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是在科技创新50强榜单中,江南大学位居第6,超越30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学(位居第41)。

拿中国矿大与复旦大学来说,更不用比较了。复旦大学是各类榜单前10的“常任”,位于区域优势最为优越的上海,而中国矿大却是偏居一隅,虽然也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与复旦大学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之上。然而,在科技创新50强榜单中,中国矿大排在25,复旦大学排在32,也是有些显眼。

拿南京林大与北京航大来说,一般会认为,无论如何创新能力还是创新机会,北航都要远远强于南京林大,然而数据显示却不是这样。北京航大虽然在各个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50强榜单中只是27位,而南京林大排在第8位,让人不敢相信。南京林大与南京大学同居一城,一个“一流学科”高校,一个“一流大学”高校,在科技创新50强榜单中,南京林大高出南京大学33个位次,难以让人相信。

(三)8所“双非”高校上榜,浙江理工、东北电力、南通大学极为亮眼,广东工大名副其实。‍

“双非”能够登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榜单,实在是有些意外,它们居然比“双一流”高校还有创新能力。从科技创新50强榜单看,有8所“双非”高校,包括江苏大学、浙江工大、浙江理工、南京工大、东北电力、深圳大学、南通大学、广东工大。对于这8校,就公众熟悉程度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5所高校。江苏大学是名校,原来就是全国重点大学。深圳大学更是大名鼎鼎,是高校中的富豪。广东工大既是被美制裁的最初13校中唯一的“双非”,又是2020年12月被美追加制裁后的18校中唯一的“双非”,能够上榜科技创新50强也算是名副其实。浙江工大源于成立于1978年的浙江工学院,1993年12月即升格为浙江工业大学,知晓度并不低。南京工大是2001年由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前者隶属于原化工部,后者隶属于原建设部,都是部属高校,合并之后归属于江苏,在国家三大奖榜单十分显眼。

第二部分包括3所高校。这三校确实名气极小,能够上榜科技创新50强,只能说深藏不露。浙江理工大学原名为浙江工程学院,是1999年5月由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而成,由纺织工业学校发展而来。东北电力大学也是从职业学校发展而来,1958年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为东北电力学院,2005年更为现名,原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现以吉林管理为主。南通大学于2004年5月由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而成,2013年才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三校的共同特点是,知名度不高。浙理工、东电、通大能够上榜科技创新50强,体现出这些学校的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能力,这值得所有高校效仿。

网友们,创新虽然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基础,但有无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则是起到决定作用。看一看现实当中企业中的巨无霸,它们在起步之时可谓一穷二白,既无资本实力,也无技术基础,还无人才优势,可是十几年、二三十年之后却成为大型企业,凭借的就是创新。人们经常议论,哪几所高校发展很快,哪几所高校没落了,主要原因也在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进则退,缓则也退。高校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必须具有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效。如果总是沉醉于百年老校、80年前如何辉煌、60年前名声如何响亮、40年前是全国重点,20年前是211高校,则说明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只会回头看,不愿向前看,迟早是被他人超越的。不知你们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对此进行讨论!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小编首发;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最强高校又一看点:33位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本科毕业高校!

国家大科学装置才是最牛,拥有高校屈指可数!看一看有哪几所?

首个五年周期:只有26所“双一流”获得国家一等奖,有哪些高校?

“国家三大奖”是最靠谱的大学排名,42所“一流大学”又是如何?

10年新增院士:北工大与北师大平起,西交大与中海大平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