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少年出征 红日初升

仅按“421”家庭模式计算,这都是一个让6000多万家长“故作淡定”的日子。如果不考虑去重因素,尽管这6000多万“教育投资者”只是中国1.8亿证券投资者的1/3,但这一天,高考考场与证券市场,谁是C位毋庸置疑。

高考第一科是语文,午市收盘后,今年的作文题目将会不出意外地登上微博热搜。

尽管作文被调侃为数理化已“渣”的成年人唯一能看懂的题目,但更大程度上缘于,相比于数理化,作文与时代更同频,其往往是社会热点议题的折射。

31年前的1990年,距离微博诞生还有19年,那年的作文题目是: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深思。根据材料中第一个小姑娘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色,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母亲可以陷入深思,考生可没时间多想。事实上,写篇600字关于“玫瑰和刺”的思辨,对于备战三年的考生并非难事,但类似议题同步于现实社会,实际操作谈何容易。

1990年的高考结束4个月后,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首任总经理尉文渊敲响了开市锣。作为当年“白手起家”的印证之一,连锣都是临时从杂货铺淘来的。敲锣的尉文渊是恢复高考后的83届毕业生,彼时毕业刚7年。

创办股市与恢复高考一样,都曾陷入“玫瑰与刺”的困扰,甚至于哪是玫瑰哪是刺,都莫衷一是,有时更上升到路线之争。

1992年,拍板恢复高考的邓小平再给股市定调。

“玫瑰与刺”的本质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截至目前,证券市场尽管存在各种不完善,但终归是相对最公平的企业做强之路;高考制度尽管存在各种弊端,但终归是相对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况且,二者也依旧在持续改进中。

1977年几十万考场的铃声,成为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1990年上交所的一声锣响,成为改革深化的定锤之音。一路走来,在“高考选人+股市选企”的加持下,无数优秀人才与优质企业相融合,打造出航母、卫星、高铁等等大国重器,打造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市场之地位,远远超越了梁启超120年前《少年中国》之梦想。

宏大叙事的微观层面则是,当人们谈论高考时,谈论的是什么?何尝不是对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的“代入”——过尽千帆才发现,那段最痛苦最煎熬的日子,才是最美好最金光闪闪的日子。那么拼命的样子竟是那么的美丽。

无奋斗不青春,虽白发亦少年。从当年许巍的《少年》到今天梦然的《少年》,从“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向着无限的未来”到“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当音乐响起,为国奉献一生、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毕业生撸起袖子合唱《少年》时,怎能不让人动容泪目。

少年不老,Never give up。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加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