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又是一次高考的回忆,但这年的高考是难是易,也只有考完了才清楚,而在这个特别的季节,1977年恢复高考后试卷再次“蹿红”,看到考题后,网友纷纷感叹:“我也能上清华。”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消息下达后,距离正式考试已经没有多长的时间,印刷厂加班加点的赶制复习资料,新华书店门前排满了人,为了能考出个好成绩,考生们无所不用其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复习。
这是特别的一年,与之前以及往后的每一年都不一样,包括它的考题也不太一样。1977年,一共有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若是考上了大学,那简直就是鲤鱼跃龙门,十里八乡都会知道这个大学生。
现如今一看1977年的高考试卷,都纷纷感叹:实在是太简单了。然而也可以说1977年的大学生,是最难考的一届,因为这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心生才二十七点三万人,录取率才4.7%,如果你是那一届考生,恐怕也未必能考出个好成绩。
至1977年高考恢复,高考已经中断十一年之久,这期间能触碰到书籍的可能性不大,不然也不至于高考恢复后,要到垃圾站去淘书,要排长队去购买复习资料,又或者是把整本书都给手抄下来。
因为时代的不同,也就留下了不同的历史痕迹。纵观历史,1904年7月4日,我国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京城举行,当时的皇帝为主考官,第一场是史论题,共有两题,可从中挑选一题,第二题便是“诸葛亮无申商之策而用其术,王安石以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第二场也有两题,可自选一题,第一题则是:“日本变法,聘用西人而国日强,埃及用西人而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言其利弊策。”
科举题目与现今的论述题有些相似,不过现今的人去答科举题目,却也是束手无策。而科举制度的历史画上句号后,现代高考制度则登上了我国的历史大舞台。
在五十年代之前,高考还没有全国统一卷,由各所高等学校自主命题,考生可以同时报考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再从中选择一所大学就读。比如说1932年,陈寅恪为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出题目,仅有周祖谟一人得了满分。
虽然周祖谟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英语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但由于清华大学的学费高,周祖谟因此进入了北京大学就读。
到1952年,我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生招生制度;而1977年的高考是真不容易,甚至把印“红宝书”的纸都拿去印考卷,1977年的高考考试也分文史与理工两科,其中文史类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后来到1985年,外语正式列入了高考科目;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大学生越来越多,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开始实行收费,并且自2000年起,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
虽然发展到现如今,高考已不再是学子们的唯一出路,但它仍然是一个特别的青春符号,即使时过多年,回想起为高考拼搏的日子,想到高考时光,那便是属于我们的青春记忆,而考取理想的大学,也依然是莘莘学子的理想。
考入大学后,只能说我们已走完了一段路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可走,有人选择更上一层楼,读研、读博;有人则在大学后踏入了社会,又是一季高考季,但已不再是属于我们的高考季,但也祝福这一季的学子能够考取理想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