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志愿: 优先选学校? 还是优先选专业? 都不是

又到了高考选志愿的时刻,紧张、兴奋、关键的时刻。回想20年前我经历这一时刻的感受,以及后面读书、工作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希望对准大学生们有帮助。

我那会儿在小县城上高中,选志愿的时候,没有人指导、信息来源相对闭塞,是跟现在最大的区别。那会儿只知道努力学习考大学,其它的一概不知。考什么大学?甭问,能考上就挺好;考什么专业?没想过;更别提就业之类的了。所以那会儿选志愿,全凭自己喜好(感觉)。

当时我的选择:知道的有限几所好大学——考不上;其它学校随便选——看眼缘,最好离家远点儿;专业——理科就行,反正也不太懂,抓阄碰运气也不错;学校、专业全部服从调剂——不想复读,能考上就去。

后来上了大学,才慢慢知道,噢,原来选学校、选专业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事情,最大的指向就是就业(活好钱多)。

那么选学校和选专业哪个重要?标题中已经说了,都不是。为啥?这得从选学校、选专业的意义上说起。

也不复杂。选专业,主要是奔着就业去的,比如选择医学专业,基本上是奔着职业道路去了。有人会说选专业是为了兴趣,这没错,最后的落脚点也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

选学校,需要弄清楚我们读大学能学到什么。直接说,读四年大学,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读过大学的朋友可能会说了,读了四年,啥也没学到。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理解,从显性可见的角度看,大学能教给我们的知识,很有限,顶多是教给我们一些浅层的入门知识。可读完大学,我们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很多是看不见的,相对实在的说法是“我们学会了一些方法,学会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虚一点的说法是“大学四年,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我认为恰恰是大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

假使大家对“大学塑造三观”大致认可,沿着这个思路,大学塑造学生的三观,好的大学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会更加理想,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好的大学是从怎么来的?我认为,社会环境对大学的塑造力量,不逊于大学对于学生三观的塑造。

基于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多维、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城市,是我们选择学校的首要考虑因素。试想一下,一个三线城市跟一个一线城市相比,对一个人的影响一定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城市塑造大学,大学塑造学生。具体建议,尽可能选择大学多的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西安等,再就是选择省内龙头城市,比如大连、厦门等,优先选择这两类城市的大学,专业其次。这两类城市不能满足的话,那就优先选专业,选一个普通城市普通大学的王牌专业。

估计有朋友可能会问,两个都满足不了怎么办?我觉得还是有办法的,大城市的三本行不行?高职行不行?再就是普通城市普通大学的普通专业。我相信,从对一个人内在的三观、能力的培养角度去考虑,一定可以选到一个自己中意的学校。

八年前,我指导侄儿填报志愿,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想高中毕业时择业,还是大学毕业时择业?”不涉及什么时候择业好坏的问题,而是一种适合自己的选择。他最终选择了一所北京的大学非就业热门专业。

我不是专业的高考招生指导老师,以上内容仅是结合自己经历的理解,不一定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留言@我。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关注、点赞、转发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