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终于结束了,大家都考得不错吧?
不用谦虚,气势得足,至少在分数出来之前,咱们还是“人均985”的。
不过,在这场曾经让人紧张的考试结束后,可能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念头:意犹未尽。
这不奇怪,因为在经历完整场考试,告别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后,不少人都会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甚至,还想再以“表演考”的方式,再参加一次高考。
说实话,这种想法有点飘。
往好了说,这是经历完高考后,心理素质破茧成蝶了;往坏了说,那其实就是记吃不记打。
不信的话,要不您回一趟考场,看看自己还敢不敢再走进去?
不过,高考的这段经历,也确实会激励到一些同学,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可是高考已经结束了,而且听说大学的学习会轻松不少,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热情”呢?
你先别飘,因为在大学里,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都能赛高考!
课程多系列
在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为了“骗”你好好学习,一般都会和你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不过到了大学之后,有些专业的老师也经常会和你说一句话:谁告诉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这倒不是大学老师故作姿态,而是有些专业的课,是真的多。
比如说工科类专业吧,你很难找到课程少的专业。
而像生化环材这些被称为“天坑”的专业,更是由于知识涵盖面太广,所以动辄就是一个学期至少十二门课。
十二门课是个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除了晚自习也经常有课之外,周末还得至少抽出来半天去做实验。
课程表基本上就是满的,总学分无压力“霸榜”。
而且这些专业的课,是越往后学难度越“硬核”,那课一上起来,就像是某电池的卖点似的:一节更比六节强。
哦对了,这还没算上一个学期至少两门的选修课。
所以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别光顾着去羡慕那些三天就能考完的专业,还是先想想自己将近两周的考试,该怎么熬过去吧。
知识密度大系列
其实大学里的任何专业,课程知识密度都很大。
不过要是按照期末考试“划重点”这么算的话,那么大部分专业需要记住的知识,也不能算特别的多。
但是医学类专业却例外,尤其是临床医学,更是公认的“大佬”级专业。
估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都看不得那个课表。
所以,别的专业发课本时,带个书包去就行了,而医学生去领课本时,一般都得用行李箱。
四年的课本要是都摞起来的话,比姚明还高。
更令人挠头的是,每一本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通篇都是“重点”。
毕竟将来去找你看病的病人,没有谁是会按照“重点”来给你生个病的。
如果你还是非得让老师划重点的话,那他给你划完之后,基本上就是下面这样的。
所以说考试前,什么都别问,问就是“全本背诵”。
在这样学习节奏和知识密度下,医学生的期末考试自然也不太容易熬。
因为别的专业期末考试叫考试周,医学生的期末考试叫考试月。
说得夸张点的话,那就是考完了期末考,就该去领下学期的课本了。
连回家的路费都“省”了…
心态落差大系列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课程多、难度大的专业,似乎都集中在了医学、法学和一些工科专业里,那打算学经管文相关专业的同学,不是要直接原地“起飞”了?
别想太多,这还真不一定。
虽然经、管、文里的专业,大部分课程不如理、工、医多,但即便只是比同学院里其他专业的课更多,就足以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感觉自己学了个寂寞。
就拿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来说吧。
在十几年前,这专业可是个大热门,录取分数线常年处于同学校里的较高水平。
不过要论学习内容的话,也是不少。
相比于同学院的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来说,除了得学不少经济类课程,还得学习外贸企业管理、进出口业务、跨国经营、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课程。
基本上就等于是以一己之力,囊括了若干个其他的专业。
这要是比起来同学院里“云淡风轻”的那些专业,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样会让你背上“不是高考胜似高考”的压迫感。
写在最后
除了这些专业之外,其实计算机、建筑类的专业,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
若干年后一提起来的话,那可都是眼泪。
不过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因为只要你不去上课,再多的课也都是没课。
但是如果辛苦十二年高考,只为了到大学“享受”的话,又如何跟自己的努力交代呢。
其实不管哪个专业,无论课多可少,教授的都是让自己将来安身立命的知识,深挖下去,都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世界。
希望今年高考的你,金榜题名,也祝在大学里继续“高考”的你,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