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三本院校喜迎646高分学霸, 考生却欲哭无泪, 一切只能怪自己

距离高考结束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很多省份都公布了本省的出分时间。家长和学生都在迫切等待着成绩公布的这一刻。不少父母已经在四处搜集往年的高考信息,誓要给孩子报一个理想的学校,一个能“出人头地”的专业;反观大部分考生还沉浸在摆脱学习的喜悦当中,享受卸下重负的轻松时光。

2017年,一位浙江考生考出了646分的好成绩,家里人都喜出望外,觉得孩子的未来一片光明。填报志愿时,他和家里人选择填报同济大学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此后,他就满怀期待地等候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不料,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才发现了不对劲,这通知书怎么也不像是同济大学的通知书,慌张之下上网一查,才知道自己所报的同济浙江学院并非同济分院,仅是一个三本。

同样的闹剧还发生在2020年一名广东考生的身上,本来他想要报的是电子科技大学,结果录取自己的却是并非是心心念念的985,而是三本院校: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为什么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闹剧却时有发生呢?怪父母无知?还是怪所谓的报考机构不靠谱?或者怪这些三本混淆视听,名字有误导性?笔者认为,作为报考主体的考生,才是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当今的许多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完全放空自己对于志愿的填报不管不问,一切交给父母去解决,自己只要考一个亮眼的分数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把填报志愿的任务完全交给父母或报考机构的做法,弊端很多,上文的两场闹剧,很可能就源于这种情况。哪怕是上网简单地查一查,都不会发生认错学校这样的荒唐事。

很多考生或许会暗暗发笑,觉得自己才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实,报错学校的事情,一年也不会发生几次,但这却足以反映一个问题:当下很多学生对于填报志愿的漠不关心,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茫然无措。

父母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挑热门、好就业的专业,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些考生去往大学后却发现,自己仿佛“水土不服”,始终对专业不感兴趣,最终成绩平平,充满遗憾地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术业有专攻,凡是不那么偏门的专业,只要用心学习,总会有个出路,对自己未来有明确规划的考生,定然不会放弃填报志愿这样的好机会。开启人生的钥匙就在手中,又怎能轻易放弃?

笔者认为,各位家长也不能听任孩子把一切交予自己来包办,如果孩子对于填报志愿不感兴趣,可以凭借自己对于孩子的了解,进行沟通和引导,鼓励孩子自己挑选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多年的寒窗苦读值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做好填报这一步并不困难。

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把握住自己的未来,摆脱压力骤减后的迷茫。往年的闹剧固然不常发生,但其中所反映的考生对于自主报考的忽视,却值得警醒。如果报考出了问题,一切后果只能是考生自己承担。愿所有考生都能如愿以偿,不留遗憾!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