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将专业就业前景作为报考的主要考虑因素。 但是大数据告诉你,爱好和兴趣更容易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绩。
志愿填报专业的选择,很多考生将专业就业前景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和家长也可能有一些困惑。比如所谓的“高薪”专业毕业后都能拿到高薪吗?专业收入高,毕业后的工作才好吗?大学学什么毕业后就一定干什么吗?哪些专业可能更需要做好深造准备?
麦可思通过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数据,为您解答这四大问题。
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后都能拿高薪吗?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深入,就业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其薪资也具有明显优势。于是近几年,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因为“高薪”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门专业。
但是不是“学计算机”毕业后都能获得高收入呢?麦可思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不是兴趣所在,不符合个人职业规划、能力不足等)未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能并不能成为理想中的高收入人群。
具体来看,2020届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中,毕业后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群体月收入为7046元,较未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群体月收入6021元,高1025元。电子信息类本科生中,毕业后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群体月收入为6406元,较未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群体月收入的5576元,要高830元。
因此建议考生,与其单纯追求高薪不如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这或将更有机会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绩。
只有“高薪”专业才能找到好工作吗?
有些学生追求“高薪”专业,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但其实很多拥有高就业幸福感的专业并不是靠“高薪”取胜。
譬如在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前10个专业中,既有以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为代表的“高薪”专业,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1%和75%;也有在收入上其实并不具优势的小学教育、体育教育,就业满意度为77%和76%,以及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8%和76%的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教育类、医学类专业毕业后走上教师、医护工作岗位,工作稳定、受到尊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或许是这类专业同样能获得高就业满意度的原因。
大学专业学什么毕业后就干什么吗?
应该说专业学习与从事职业不能划上绝对“等号”。当然,专业性越强的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会越明显,比如医生、教师从业前必须经过系统培训、考取从业资格,所以医学类、师范类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都会相对较高。
麦可思数据显示,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名前20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医学、工学和教育学相关专业。其中,排名前五的专业和其专业相关度分别为医学影像学:98%;临床医学:97%;口腔医学:96%、麻醉学:95%;小学教育:94%。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此类专业学习中需要重视的。
但也有一些专业,比如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由于学习内容较为广博,就业的选择也往往比较多样。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注重职场通用技能的培养,这对未来拓宽就业领域将更有帮助。
哪些专业可能需要做好深造准备?
通过对本科各专业的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还可以发现,一些专业的读研比例明显更高。
麦可思数据显示,近三年医学、农学、理学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前三甲。202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中,医学专业占据一半。国内读研比例排名靠前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读研比例为43.2%;预防医学,读研比例为39.4%;材料科学与工程,读研比例为39%;中医学,读研比例为38.5%。
毕业后不选择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一方面与个人选择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某些专业本科毕业后需要更深入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建议选择就读这类专业的考生,仍需做好本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的准备。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