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今年高考扎心画面流出: 高考只是考试, 填志愿才是人生

高考成绩出来了。

十年苦读,三年拼命,这几天各种喜怒哀乐刷爆了网络。

有激动拍桌子的,有查分手抖的,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广西那位考了723分的学霸,数学满分,理综仅仅扣7份的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觉得比较满意。

太“凡尔赛”了。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但是高考不过是一场竞争排名,填什么样的志愿才是人生。

有人说,人的一生总结下来其实就那么关键的几步,而高考志愿却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一生,所以必须要慎重。

关于如何填报志愿,家长和考生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城市、学校和专业,到底哪一点更重要?

总结过很多人的高考志愿,看过很多过来人的自述,建议大家把城市放在第一。

先来说说刘强东的故事。

刘强东是1992年江苏宿迁市的高考状元。他后来谈到对高考填志愿的看法:那一年我所有的志愿,我只报了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和上海,他又做了更详细的叙述: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城市去上学,在那儿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多,走得更远。

深以为然,道理也很简单:城市即“信息圈层”。

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一般在大学里完成,但眼界和思维则要靠所在城市来提升,而眼界和思维则代表着竞争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A和B两个同学,A来自名校,B只有高中毕业,A会告诉你互联网将颠覆世界,而B只会告诉你哪个工地一天500。A的一个点子绝对要比B的一个建议值钱。A会成为你的资源,而B只能是你的酒友。

放在高考志愿里,同样是985、211,首选北上广的985、211,其次才是新一线城市的985、211,然后才是二三线城市的985、211。

其次是学校。

认识好几个上市公司的资深HR,他们选人,首先将简历分为985、211毕业和非985、211毕业两大类,985、211的会细细看,非985、211的,只会翻一翻。

道理很简单,学校就像一个女孩,如果她身材好、长得高、脸蛋又漂亮,谁不会多看一眼。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见,不都说看能力吗?

不是因为他们有偏见,实在是给大企业投简历的人太多,为了提高筛选效率,毕业学校就是成为他们选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早年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大学的“大”字不是因为学校面积大,而是帮你打开“大”世界的门,让你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更高的认知模式和更牛逼的人脉资源。

专业放在后面。

很多人选专业喜欢追热门,但不得不说这并不聪明,因为专业的荣枯性太大了,谁都不知道四年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90年代,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很多考生蜂拥而入,以为自己能发明创新药攻克癌症的高材生,现实是毕业去当了医药代表。

后来又有人说财管、会计赚钱,于是又是一大推人前往,现实却是没有证书,只能跑跑业务,算算流水。

当下最热的当然是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到底走向何方,我们也不得而知。

所以,不要被专业热门不热门,这种一时性的社会情绪牵着鼻子走,多数人日后从事的职业和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个人综合素质和长期发展更重要。

选专业一定要兼顾兴趣和基础,不喜欢,不热爱,没有内在驱动力,没有基础支撑和想要深耕的能力,任何专业都会是你的人生大坑。

最后,个人建议,希望大家不要在志愿上“入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